傷鳥的守護者|幫助落難鳥兒重回天空懷抱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張光宗

看得見鳥類的美麗,卻看不見鳥類的傷病。在台灣各地,有著不同的鳥類救援組織,透過相互合作,成為鳥類的守護者。

歐陽夢澍是一名獸醫,原本在新北市中和區經營動物醫院,因為家人的呼喚,他和妻子徐曉萍回到金門。金門沒有民間救傷組織,於是在2015年與獸醫王齡敏,一起成立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展開金門野生動物救傷工作。

救傷站一開始設立在動物醫院,後來改租古厝營運,現在則是由金門縣政府提供閒置營區,讓軍營變成野生動物救傷站。站內聘有專職照顧人員,救援各種野生動物,其中以鳥類居多。廣大營區除了進行醫療,還能提供收容。

金門有時會發生掛網或毒鳥事件。在救傷之外,徐曉萍常常走進校園,透過生態教育推廣,呼籲人們認識與愛護身邊的動物。在這座營區裡,一群人忙碌著,為前線島嶼,守護野生動物的安全。

台南一家動物醫院,這天來了一位貴客,受傷的保育類黑面琵鷺。每年冬天,台灣各地都會發生候鳥中毒事件,鳥會與保育單位,聯合進行救援。

過去黑面琵鷺受傷生病,都是後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救治,但是搶救重時效,曾擔任台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的獸醫陳培中,決定讓自己的動物醫院,兼做地區性鳥類救傷中心。他回憶三十年鳥類救傷,每個階段有不同傷亡原因。

動物醫院進行手術、醫療,後續收容就由台南市野鳥學會接手,台南市政府提供社區活動中心,做為鳥類收容所。像是鳥類旅館,不同箱籠內,居住不同的受傷鳥類。

房間放著各種食物,提供給不同鳥類。有些受傷的鳥,無法自己進食,需要幫助。收容鳥類,部分可以野放,部分必須終生收容。終生收容的鳥類,有些交給資深有能力的志工,有些就養在收容站。一隻名叫阿福的領角鴞,因為翅膀受傷,必須終生收容,於是養在站內,可以自由行動。

救傷經費一部分來自政府,大部分需要鳥會自籌,於是吸引民眾加入,增加會費或獲得捐助,成為重要經濟來源。台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岱瑢得常常設計推廣活動,讓更多人加入鳥會。

鳥會收容站內的另一隻黑面琵鷺,日前在嘉義中毒,經過治癒,即將野放,這裡像是返回自然前的過境旅館。台南市野鳥學會人員將黑面琵鷺,帶到嘉義鹽田濕地,在眾人祝福下,走出野放箱,振翅飛向天空。

鳥類自由飛翔在天空,因為自然或人為因素,落難人間。一群傷鳥守護人,用愛心與專業,讓受傷鳥兒,重回天空的懷抱。

集數
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