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相關文章
失控的零廢棄|焚化爐底渣違法傾倒回填
1990年代,由於垃圾掩埋場瀕臨飽和,台灣各地陸續爆發垃圾大戰。政府為了解決垃圾問題,在各縣市推動興建焚化爐,垃圾處理從此進入焚化爐時代。但是焚化後,垃圾並沒有消失,除了廢氣與二氧化碳,還會產出大量飛灰與底渣,而它們又去了哪裡?
廚餘再生之路|既是能源也是肥料
十多年前,民間開始推動廚餘回收,各地方政府也跟進,廚餘回收成為民眾普遍的習慣。但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廚餘回收率只有10%,近幾年始終無法提升,大部分廚餘依舊被送進焚化爐。廚餘回收為何卡關?該如何打開廚餘再生之路?
【海鮮文化】澎湖 冬日土魠:永續漁業如何走?
每年入秋之際,海水溫度下降,洄游性的土魠魚群,隨著洋流南下來到台灣海峽,持續到隔年春天,天氣回暖,才又往北洄游。對許多澎湖漁民來說,土魠是一年收入的主要來源,運氣好還可以獲得大海賜予的新年大紅包…
碳鎖|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植物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植物體,我們把它燒成炭,埋回土裡,這就是固碳。」大力推廣生物炭的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劉晉宏,認為善用生物炭,可以逆轉溫室效應。黑黑的生物炭,可以穩穩鎖住二氧化碳好幾百年,它不但是抗暖化利器,也是農民的好朋友…
20160427民團呼籲政府應檢討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計畫
政府規劃4年600億要推動全台各地「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但徵收民地、穿越敏感地質、毀壞綠林等衝擊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爭議不斷。 今天上午包括花蓮193拓寬案、 新竹市茄苳交流道延伸工程、中壢龍岡路、桃園大園鄉、台中東豐快等等地區自救會與地球公民基金會共同召開記者會,訴求重新檢討生活圈道路審核機制, 立即收回爭議案件經費。
在福島與輻島之間|核災後漫長的重建之路
2016年3月11日,國道114難得繁忙。來來往往的車輛,必須穿過一個個管制哨口,才能回家。日本政府宣布,東日本311大震重建建設,將在年底告一段落,但災民實際面對的,仍是百廢待舉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