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相關文章
水稻視界--熱稻受不了
稻子住進房子、種在水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全球暖化,讓人類生活的地球,越來越熱。北極熊被淹死、候鳥們改變遷移路線、颱風威力越來越強、集中雨量一再創新高,現在,連人類的主要糧食-稻米,也直接受到影響。像是亞洲地勢偏低的水田,去年因為淹水造成的損失,保守估計就高達10億美元,而南半球的澳洲,連續三年異常的乾旱,也使得稻米產量下降40%。種種現象,讓研究稻米的科學家們,也跟著緊張起來了!我們要如何抗暖、維繫穩定的糧食供應呢?
水稻視界--豐收的眼淚
四十年前,菲律賓被稱為「亞洲典範」,在美國人眼裡,他們是亞洲各國中,高度經濟發展的民主國家,可是四十年後,菲律賓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離鄉背井到各國打工謀生的「菲勞」,不到半世紀,一個國家的變化,竟然如此之大!在菲律賓,農民佔總人口數的五成,耕地也超過全國面積的一半,這個國家的停滯與困境,在在都跟農業發展息息相關,要真正深入菲律賓,非得到農村走一趟。
2007年環境事件簿
2007年進入倒數計時,回顧過去這一年,什麼是你印象中最重要的新聞呢?是民生物資與油價高漲、中正紀念堂改名民主廣場、楊宗緯含淚退出星光幫,還是台灣之光王建民蟬連19勝? 有些新聞像看煙火一樣稍縱即逝,但是,以下這些新聞,卻關係著未來你呼吸的空氣、你喝的水、你孩子的孩子,將生存在什麼樣的環境… 讓我們回顧這一年來,對台灣環境有重大影響,不可忽略的幾件大事!
那天,遇見園藝治療|植物傳遞的溫柔力量
所謂的園藝治療,就是以植物做為媒介,藉著人跟植物的互動,來達到身心靈的解放…擔任編輯工作已經十五年的黃盛璘,在偶然的機緣下,接觸到園藝治療,讓從小就喜歡植物的她,決定要將它,做為人生下個階段奮鬥的目標。
愛 上山、愛上 山|從能高越嶺古道檢視國家步道系統
四百年前,這個島嶼的美麗樣貌讓葡萄牙人驚呼「Ilha Formosa(美麗之島)」,如果我們不想成為「富而沒啥」的島民,一條規劃完善的國家高山和歷史步道系統,或許可以提供讓我們輕輕走過土地母親背脊的情感經驗,並將這層聯繫和感動轉化為對土地倫理的思考。
環境苦行|透過步行認識環境議題
在今年六月底,有一群人開始了一個瘋狂的計畫--他們決定用四十五天的時間,在夏日烈陽下徒步繞行台灣島一圈。這一群人來自各行各業,橫跨老中青三代,他們要用自己的雙腳見證台灣的生態問題,呼籲更多人重視環境危機。然而 這一切的源起,其實只是因為一個大男生的突發奇想--想要走路環島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