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報導

社子夜弄土地公|台北社子土地公文化

2017-03-13

台北市社子地區,保持了夜弄土地公的百年傳統,在元宵夜抬著土地公繞街,祈求地區平安,聯繫聚落情感。隨著社會變遷,傳統漸漸消失,一群在地居民聯手,希望讓它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綠能的選擇題|布袋鹽田發展太陽光電爭議

2017-03-13

嘉南沿海廣大的鹽田,在政府眼中,是適合大面積發展太陽光電的絕佳地點,也是成千上萬候鳥,選擇度冬的棲息地。當再生能源和生態保育產生衝突,這個難題該如何解決?

菱炭顧官田│菱角殼浴火重生

2017-03-06

浴火重生,代表著一種昇華,向上的力量。在台南市官田區,原本是廢棄物的菱角殼,經歷烈火燃燒之後,因為一群人的巧思,成為守護官田的堅強力量。

遇見社子島|年輕世代為聚落尋找新出路

2017-03-06

看似雜亂,社子島有斑駁,更有歷史軌跡的溫暖,雙河會的天寬地闊,和都會難得一見的田園美。一群師生,五天四夜,走進社子島,理解它的真實與困境。

金門的路|鋪往開發的那條路

2017-03-06

冬季的烈嶼,潮間帶看起來一片荒涼,透過洪清漳的眼,我們才看到充沛的生命力。退休後的洪清漳,全副心力都放在烈嶼的環境保育,2016年他和伙伴接下金門國家公園的潮間帶調查。即便早已觀察多年,這一年的密集調查還是讓他發現到,許多未曾記錄到的新物種。

大武部落好雞會|在森林裡養出優良好雞

2017-02-27

2009年八八風災後,經過漫長的時光,許多部落面臨重創,不斷找尋新生機會。屏東縣霧台鄉的大武部落,在堅守原鄉的信念下,重回部落土地,回歸傳統生活,種出原生作物,養出優良好雞,一步步走出部落新希望。

元宵的省思|為燈節垃圾找解方

2017-02-27

承載著人們心願冉冉升空的天燈,造型精緻可愛的小花燈,一夜絢爛過後,卻逃不了成為垃圾的命運,在歡慶元宵的同時,應該如何減輕環境的負擔?

燒不掉的垃圾危機|台東焚化爐啟用爭議

2017-02-27

建農垃圾掩埋場收納全台東市的廢棄物,容量有33萬5000立方公尺,目前只剩下7.5%的掩埋量,已經接近飽和。台東縣有十三座垃圾掩埋場,幾乎都和建農垃圾掩埋場一樣有爆滿危機,尤其是人口較多的鄉鎮,剩餘掩埋量都低於一成。所以過去幾年台東的垃圾都是委託外縣市代為焚化,最早是屏東縣,後來是高雄市。

重生 二仁溪|被重金屬污染的河川生態能否有新風貌?

2017-02-20

在台灣有一條河,曾經因為又黑又臭,被稱為「黑龍江」,經過二十多年的整治,當地居民、環保團體與政府部門共同努力,這條溪,終於找回過往的生命。

關廟一朵花|鳳梨葉也能做衣服?

2017-02-20

她是服裝model;她是髮妝模特兒;她也是台南關廟農家女。她想做一件改變社會的小事,讓每個人心中開出一朵花,所以她也叫「關廟一朵花」。

處陷思安|土壤液化災區的重建難題

2017-02-20

一年多過去,206的震撼漸漸平息,這場地震造成的土壤液化災區,卻還沉陷在重建的難題裡。206強震,土壤液化成為關注焦點。

怪手下的老屋嘆息|搶救彰化日式老建築

2017-02-13

在彰化,老屋一棟棟拆除,引發文化團體的抗議,憂心失去城市歷史,再也看不見過去生活的空間。一場搶救行動展開,希望在老屋倒下前,尋找出妥適的保存方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