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煉金師|傳說中點土成金的技術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添寶

清晨的陽光從雲層穿出,照耀在有著黃金傳說的金瓜石,從興盛到衰落,無言的山丘散發著死寂的氣息。直到三年前遇上阿成師,在他依舊堅持的黃金夢裡,讓人發現,這塊已被遺棄的廢墟,有些事物依然活著。

「金在石上不見影,弄破磨粉水銀咬,布包整團手擰乾,火燒點黃出眼前。」一句古老的淘金口訣,引發人們的好奇,金瓜石遍地黃金的美麗傳說,外地人總是常常聽到,卻無緣得見。直到遇上懂得煉金的阿成師,他為了證明傳說的真實,決定展露一手點土成金的技術,讓古老的技藝重新再現。

穿著礦工裝扮的阿成師,帶著我們往山上走,找到一個小小山洞,取了些土,要讓我們見識金瓜石黃金遍地的神奇。取到礦土,阿成師利用古老的淘洗技術,慢慢將金砂與沙土分離,再利用水銀咬金的技術,將高純度的黃金聚合一起,最後使用焰火將水銀蒸發,一個金光閃閃的小金球出現眼前。

百年前就是以這套淘金方法,淘出金瓜石的名氣,也讓金瓜石以黃金之城的名號踏上世界舞台,這些種種的歷史軌跡,成為後世不斷複誦的傳奇,但是從阿成師的身上,我們更好奇,百年來這群淘金子民的處境,或者他們對於金瓜石的感情。

阿成師的家族,一百多年前來到金瓜石,最早離開十分寮祖居地的動機,只是想找塊地種點農作,沒想到金瓜師淘金的洪流,讓阿成師的父親和七位兄弟全投入黃金事業,從清朝、日治做到國府時期。阿成師十三歲入坑,六十三歲退休,五十年的人生歲月,就在礦區裡流轉度過,阿成師從採礦做到煉金,對於金瓜石的發展,以及煉金的技術相當瞭解。

但是這些能夠代表什麼?從七十多年金瓜石結束黃金產業,阿成師以及許多金瓜石老人家,就像一群被遺忘的人,在無言的山丘上沈寂終生,在長期為國煉金之後,他們才發現他們是沒有黃金、沒有土地的一群人,得到的是礦工的職業病,以及政府收回承租土地趕人下山的命運。

金瓜石是國家的光耀,卻是勞工無言的悲傷,當金瓜石走入歷史,這群老礦工也隱沒在廢墟之中,二十多年金瓜石人口大量流失,阿成師在家人都下山後,依然守候著故鄉。

當荒廢多年後,金瓜石以觀光面貌重新出發,許多美麗的景點開始被整理出來,許多關於黃金的傳奇不斷被報導,阿成師在這新一波的洪流中,嘗試找到自己的價值,他一直有個心願,就是想將民間傳統的煉金技術保留下來,讓金瓜石的子民永遠被記憶,曾有一群人與黃金如此的緊密。

每年一度的媽祖出巡,成為金瓜石的百年傳統,許多金瓜石人在此時都會返鄉,熱鬧喧囂的迎神廟會,沈寂的金瓜石,彷彿又活了過來。

對於阿成師而言,時代彷彿已經過去,七十多年穿梭在金瓜石,他早已把礦區當成生命的一部分,但是現今礦區面貌已變,不再是他的自由樂土。他重新加入社區組織,想要以自己的記憶,豐厚民間的力量,因為他擔心從日據到國府,居民從不是政府關照的主體,政府只是想從金瓜石獲得資源,無論是黃金或風景。

金瓜石,當我們歌頌太多金光閃耀,也該把目光移動,深望那群無言的金瓜石子民。

三年前在一次淘金技術的拍攝中,遇上阿成師,原本是想拍出一些絕學,一些罕見的礦坑景觀,但是三年來,來來去去的拍攝,竟然拍著阿成師的心情,突然想到他們有如一群隱形人,在金瓜石黃金工業中擔當重任,卻是諸多無言。這樣的想法,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百年來金瓜石的人民呢?黃金美,但是人心更動人。

因黃金的傳奇上山,卻因人心的感動下山,金瓜石的美,別聽那些宣傳說的風景和傳奇,而是那一群守在山上的老礦工,他們才是金瓜石最美的事物。

集數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