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過後多日,帶來的強風教訓,到今日仍餘波盪漾。其中光電板和屋頂,到底能不能承受強風威脅?還需要哪些配套?根據內政部頒布的《建築物耐風設計規範及解說》,各地的耐風設計標準是如何制定出來的?這次丹娜絲颱風的風速,是否有超過耐風設計規範的設計風速呢?而目前國內關於太陽光電設施的耐風設計的依據是什麼?是否有涵蓋全部的光電設計形式?
這次受到風災損壞最為嚴重的光電設施,主要是水面型光電(包括屏東海上光電浮板、嘉義新塭滯洪池),我們邀請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朱佳仁,從風工程的角度來看,他認為受損的原因出在哪裡? 而水面型光電系統和地面型受風力影響的程度有何不同?目前在國際上有相關的規範嗎?以及對台灣未來水面型的光電的設計規範有何建言? 另外,這次風災也造成西南沿海三萬戶以上房舍屋頂,在風災中損毀,未來在重建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