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相關文章

我在森林裡,呼吸|尋找自然處方箋

2022-11-26

台灣陸地有60%被森林覆蓋,早期,森林的利用是伐木取材,後來提供休閒娛樂,現在有個概念叫做「森林療癒」。 「森林療癒」是什麼?

【圖卡故事】強降雨的都市課題|創造可吸納雨水的空間

2022-10-19

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面對短延時強降雨的來勢洶洶,恐怕一時無法負荷。當強降雨成為常態,我們的都市發展,卻還是大規模的水泥化思維,我們的城市將會越來越難與水共存,因此如何創造韌性城市,而不是和水對抗,是都市規劃該有的新思維,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就從五大留住水的招數開始: 📍第一招 設置滯洪池 極端降雨,瞬間大量的雨水該往哪去?...

可別小看熱傷害|人體遇到熱威脅該怎麼做?

2022-10-05

高溫,身體發熱、汗流浹背,似乎已成為日常,氣候變遷,暖化也讓人體承受高溫來襲。當氣溫邁入35°C,同時也代表著:「你身體的散熱系統要小心失靈啦!」 人的體溫藉由輻射、傳導、蒸發、對流等方式來散熱,當身體產生的熱能大過於散出去的熱,身體無法調節高溫,就會有熱傷害產生。要注意防範熱傷害,除了記得要多喝水,減少在中午12-2點高溫環境下直接曝曬之外,如果在室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也要多加注意。  ​​ ​▼...

劫水‧南勢溪|越域引水到石門水庫

2022-09-19

新北市烏來,有美麗的風景、珍貴的生態,許多人長期守護這塊北台灣秘境。一項南勢溪越域引水計畫,造成生態危機,讓秘境變險境,搶救行動開始進行…

過熱症候群《一》人類篇:當熱死人不再是形容詞

2022-09-19

許多人都感覺今年似乎特別熱。根據氣象資料,今年的高溫日數僅次於2020年,而大台北都會區,暖化再加上都市開發、熱島效應,超過35度的高溫日數,較2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炎熱高溫,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呢?

香草新經濟 非普羅旺斯不可嗎|找尋台灣山林的香氣

2022-09-12

一台卡車載著蒸餾器,開到新北市坪林區。這是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的「香氣島讀 ‧行動蒸餾計畫」。要教大家用香氣認識植物,也要幫社區找到有在地特色的植物香氣。因為香氣可以攜帶、可以被記憶、可以發展出在地經濟,也可以是社區旅遊的亮點。

【微塑膠進山林|保育類動物也飽受微塑膠威脅】​

2022-09-07

微塑膠無所不在,尤其在海洋動物身上,經常聽到微塑膠入侵的消息,但近期綠色和平和研究團隊合作在台灣陸域自然環境進行調查及檢測,以六種台灣保育類動物及棲地水域為目標,發現有極高的比例檢出微塑膠。 這項調查報告公布後,針對這項警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除了嚴格要求遊憩服務據點不販賣瓶裝水,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之外,也會減少垃圾子車,推廣垃圾不落地政策,減少野生動物攝食到塑膠的機會。...

留住一片星空 |星之光 系列前言

2022-08-31

是白天不懂夜的黑?還是我們遺忘了夜的美?

蝠滿天|台灣不能失去的環境幫手《之三》:蝙蝠守護行動

2022-08-29

同樣位在台南的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也朝友善蝙蝠的方向,前進了一步。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在1922年完工啟用,今年正好滿100年。1982年,因為烏山頭水庫與曾文水庫完工,功成身退,2005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快濾筒室、送出唧筒室變身水道歷史的展示空間,園區景致優美,充滿綠意,假日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同樣具有百年歷史的淨水池,藍色大門上佈滿小黑點,猜猜看,這棟美麗的建築,吸引了誰? 答案就是,...

蝠滿天|台灣不能失去的環境幫手《之一》:金黃蝙蝠的保育之路

2022-08-29

黃金蝙蝠生態館位在雲林縣水林鄉蘇秦村,在這座務農的小村莊,有一群人為了高頭蝠,蓋了全台灣最大的蝙蝠屋,也規劃相關課程。

蝠滿天|台灣不能失去的環境幫手《序章》:聽聲辨蝠

2022-08-29

牠們是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住建築物,有些住樹上、有些住洞穴。台灣蝙蝠的分布範圍從海濱到高山,特有種有11種,特有亞種有6種,擁有牠們是台灣之福。有人擔心牠們是病毒傳播的媒介,或許更該擔心的是,如果牠們銳減或消失所導致的生態失衡。

【生態有影】家燕的過境旅館 ​

2022-08-23

每年七八月,夜幕低垂,南台灣恆春市區的電線上,家燕就開始聚集準備夜棲,牠們會先在夜棲地點上空數度繞飛,然後一一降落。排列整齊,就像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 長期關注恆春家燕的屏東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蔡乙榮,觀察到家燕停靠時,彼此距離大約間隔10公分,數量較多時,間隔會縮小,但如果擠不下,後來的家燕就會離開,另外再找地方棲息,大概天黑的時候,家燕們就定位完畢,整晚幾乎不會離開自己的位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