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經濟5】海洋藍碳 淨零新秀!海木耳好吃又固碳?|ft.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 洪慶章|我們的島Podcast

來自氣候變遷的威脅,讓世界各國共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而為了達到2050年碳中和目標,發展固碳技術已成為世界趨勢。然而,究竟什麼是「碳」、要固什麼「碳」?又該怎麼固呢?

P來賓|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 洪慶章

談到固碳,通常民眾第一個想到的是要多種樹、養森林,即所謂的綠碳。然而,臺灣四面環海,沿岸有豐富的「藍碳」生態系,包括紅樹林、海草床、鹽沼、海藻、珊瑚礁等,具強大碳匯功能的海洋逐漸受到重視。

事實上,地球上的生物多半屬於「碳基生物」,「碳」是組成生命體的重要元素,根據「碳」的來源與儲存,科學家將其分為:灰碳、黑碳、棕碳、綠碳、藍碳等等。我們的島Podcast這集要來談的就是「藍碳」,藍碳指的是被海洋生物從大氣中吸收與儲存在生態系的碳。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的團隊就發現,「海木耳」的固碳率,每年每公頃可達30噸,是臺北大安森林公園的2倍,研究團隊還蓋了「海藻公寓」來研究這個固碳明星。

外觀看似牡丹花、在日本被視為「長壽菜」的海木耳,由於營養好吃、經濟價值高,被譽為海中蔬菜之首。然而,它不只是美味的食材,更是吸碳高手?為何海木耳相較其他藻類可以吸附更多的碳?可以透過養海木耳而獲得碳權嗎?大規模養育海木耳,需要哪些資源,會遭遇哪些困難?對生態保育有什麼幫助?養育海木耳來吸碳,真的有足夠效益嗎?臺灣現有海藻中,還有多少固碳高手呢?究竟該如何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成功留在海洋中?

🎧收聽更多內容》《島的Podcast》播放清單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