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Podcast

我們的島Podcast
你是否偶而會想起曾經深刻的某一種聲音、場景、味道,可能是小時候門前大樹上的鳥鳴,和初戀牽手走過的城市風景,跟朋友一起仰望的滿天星斗,又或是餐桌上濃濃的故鄉味。
那些我們曾經擁有,習以為常又深刻的生活樣貌、地景故事、花蟲鳥獸,正逐漸在改變中。我們的島PODCAST《消失中》系列專題,將紀錄生活中曾經熟悉的聲音,留下稍縱即逝的美好與回憶。
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能不能找回?有可能讓曾經擁有的,不只停留在記憶嗎…這些議題,我們都希望邀請你一起來關心。 歡迎大家收聽給予意見喔~
【消失中】從航空城、捷運綠線、中壢運動公園的大型開發來看都市擴張下的桃園:一座城市消失的聲音|feat.王正祥《中壢地埤聚場》、《空城現場》共同發起人|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01
你聽過一座城市消失的聲音嗎?桃園作為台北都市擴張的第一線,每天都在改變,但也有很多東西,每天都在慢慢消失。
【在地聲音】小辮鴴來囉!到雲林吃土豆,看土豆鳥,數土豆鳥|feat.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長 陳姍姍|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EP.02
每年進入秋冬,一批批的候鳥飛來台灣度冬,小辮鴴就是其中一群嬌客,可愛的外觀,讓大家給牠取了好多種名字:小辮鴴、土豆鳥、田貓仔還有天線寶寶都是牠的小名。其中以雲林地區數量最多,這個時節的農田正在進行輪耕前的翻土作業,田中翻起不少蚯蚓、昆蟲等,正是小辮鴴最愛吃的食物。 雲林鳥會每年舉辦數鳥活動,記錄每年小辮鴴來到台灣的數量,十多年來的數鳥過程,越來越多人參與這樣的年度盛會,...
【消失中】鰻苗正在減少?我們快要吃不到鰻魚了嗎?!|捕鰻家族現場觀察|feat.捕鰻苗第三代 林芷晴|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EP.03
鰻魚無法透過人工繁殖,必須到河海口捕捉鰻苗,進行養殖後,才能成為我們餐桌上的鰻魚。著青蛙裝的捕鰻人必須於冬季到海口工作,由於價格好,被稱為「海上白金」,許多漁民不管浪大浪小都出海捕撈。但隨棲地破壞,鰻苗資源下降,加上市場需求量不減反增的情況下,我們捕撈的鰻苗,已經超過牠們能自行恢復和維持的數量了。未來我們還吃得到鰻魚嗎? 隨著鰻苗數量減少,捕鰻工作越來越不容易。在宜蘭壯圍長大的林芷晴,...
【溫室氣體】碳費開徵?淨零排放?台灣玩真的?阿聰帶你一次搞懂氣候變遷因應法!|feat.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 趙家緯|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04
過年前,要來談談一個很硬的題目:氣候變遷因應法,邀請到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來跟我們聊聊,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碳交易、碳中和、淨零排放、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費、碳稅…這一堆的名詞,到底跟我們有甚麼關係呢? 上禮拜(1月1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這個法案原本叫做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除了改變名稱外。最大的立法重點是2050年台灣要達成淨零排放;...
【兔年談兔】兔年來了,你也想要養可愛的寵物兔嗎?「小等一下sió tán tsi̍t-ê」|feat.台灣愛兔協會公共事務組組長林樵|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05
在台灣,兔子是僅次於狗跟貓的第三大寵物,然而大量的飼養潮也可能伴隨著棄養潮,可愛的代價竟是如此殘酷?新聞報導中常見的大量棄養的悲慘命運,這一回,能不能別再重演呢? 本集節目邀請台灣愛兔協會公共事務組組長林樵,要帶大家深入了解兔子的生活習性、養兔子的日常開銷、飲食、醫療等等,養兔子前「小等一下」,別再讓商人話術及錯誤觀念,不要衝動飼養,帶來更多的可憐棄兔! 延伸閱讀》陪伴我們的動物們:...
【消失中】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黑夜只剩白熾光?星空的消逝還帶走了什麼?|feat.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創辦人 劉志安|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06
滿天的星斗,究竟為何如此迷人?你有多久沒有抬頭仰望星空,上一回看見漫天繁星的悸動是否依然繚繞在心中? 人類與星空的關係,似乎也訴說著文明的發展,然而燈光的普及雖然帶來便利性,卻也帶走一些更為珍貴的事物? 光線與人類的關係是什麼?夜間光線愈亮、愈好、愈進步、愈安全嗎,光害對環境生態造成什麼危害?透過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創辦人劉志安告訴我們,什麼又是暗空公園? 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進行減光、滅光行動,...
【失眠須知】暗黑力量大!就是那道光 害你睡不著!褪黑激素與人體的關係|feat.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教授 陳示國|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07
滴答滴答滴答,人體內真的有個時鐘嗎?我們可以去調這個時鐘嗎?隨意調整生理時鐘會對大腦造成什麼壓力、產生什麼嚴重後果嗎?外在環境的刺激影響人類大腦,特別是光線的刺激,除了造成失眠,還可能造成嚴重後遺症? 失眠真的很痛苦,明明就該睡了,綿羊都數完一輪了還是很清醒,到底哪裡出問題呢?失眠問題百百種,先別懷疑自己腦神經出狀況,有可能是因為光害太嚴重?夜晚要保持在暗黑的環境中才有益健康?...
你好!你好!顧人怨外來八哥?其實牠們有苦難言啊!|feat.中華鳥會祕書長呂翊維|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08
在路上,你應該很難忽視八哥的存在,有人覺得牠很吵、有人覺得牠很白目,但你知道嗎?其實八哥不是只有一種。 在台灣,常見的八哥有三種,分別是冠八哥、家八哥、白尾八哥,其中,頭頂有一撮毛的冠八哥原生地在台灣,家八哥及白尾八哥都是外來種,目前在台灣所占數量比分別約5%、31%及62%。 因為商人的大量引進、民眾的棄養,以及外來種八哥強勢的生存能力,使得家八哥、白尾八哥的數量在這二十年來大幅成長,...
從土耳其地震談複合式災難的防災與減災|ft.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前主任陳亮全|土敘強震|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09
土耳其、敘利亞的強震,慘重災情看得讓人沉重不已。為什麼這次地震受災這麼嚴重呢?我們的島Podcast邀請前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陳亮全,從土耳其地震歷史,建築以及防災來分析,並回到台灣,如果一旦強震發生在都會區,我們的維生體系、公共設施、建築耐震是否足夠因應?
板塊運動與大地震發生的頻率?|ft.臺大地科系副教授 曾泰琳|土敘強震|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10
這次土耳其大地震,跟周邊板塊運動有甚麼關係?震央為何是在很久沒有大地震的加濟安泰普鎮?如果房屋蓋在斷層帶上方,倒塌風險就一定大於其他位置?大地震是否真的有週期?目前科學發展,對地震掌握了多少?真的能夠提前預測機率?來聽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副教授曾泰琳怎麼說? 台灣同樣是板塊活躍區域,地質學家們已經整理出,台灣北中南東,各地區的斷層帶以及大地震的機率,接下來,台灣真的有可能發生規模7....
【消失中】蝙蝠的回聲定位、覓食與警戒:一起從蝙蝠的超音波來認識牠們!|feat.黃金蝙蝠生態館 館長 張恒嘉|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11
蝙蝠不只會吸血,還會傳播病毒?蝙蝠好危險又好可怕?吸血鬼的故事讓人對蝙蝠充滿誤解,而總是在夜晚活動的蝙蝠,更是加深人們的恐懼。但是,你真的了解蝙蝠嗎? 黃金蝙蝠生態館館長張恒嘉將帶我們一起認識蝙蝠,告訴我們蝙蝠如何以及為何需要發出超音波。不過人類想聽見牠們的聲音,得借助特殊儀器,館長提供了金黃鼠耳蝠與抱尾果蝠的回聲定位、棕蝠的覓食聲,以及湯氏無尾果蝠在警戒時發出的聲音,...
台灣雞蛋出什麼問題?缺蛋、蛋價、極端氣候與禽流感|feat.中興大學動科系名譽教授 許振忠|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12
雞蛋的產地價格從每台斤23.5元,2/14來到每台斤產地價42.5元、批發價52元。究竟此波蛋價再度上漲的原因為何?台灣蛋價又是如何擬定的?禽流感、烏俄戰爭對蛋價又有哪些影響呢?未來每年都會上演蛋荒嗎?
【消失中】迷霧森林下的環境難民|無路可退的霧林帶|大雪山實地開錄|feat. 林試所助理研究員 徐嘉君 |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13
極端氣候到來,暖化、乾旱、高溫等氣候,改變了霧林帶的恆溫恆濕環境,這會對環境造成什麼衝擊呢?
什麼是森林療癒,森林有什麼神秘力量可以療癒人嗎?|feat.我們的島記者 呂培苓|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14
目前在世界各地當紅的森林療癒究竟是什麼?除了我們熟悉的芬多精之外,森林中有什麼神秘力量會讓我們身心舒暢呢?
【消失中】憋氣、下潛、採海菜:東北角潮間帶的採集與潛水高手「海女」正在消失!|feat.資深海女陳罔市、推動海女文化保存者游伯軒|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15
你知道臺灣也有海女嗎?夏天,她們潛到海中採集石花菜,冬天,則站在海蝕平台上摘採各種海藻,我們吃的石花凍與各式海菜,許多都出自這群東北角海女之手。
爐碴非法掩埋-學甲小蝦米對抗大鯨魚|feat.小蝦米學甲慈福里長李新進|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現場開講@EP.16
P來賓|台南市學甲區慈福里 里長 李新進 台南學甲慈福里的李新進里長針對爐碴非法掩埋,在歷經多次檢舉和陳情之下,終於被重視,看似簡單的廢棄物爐碴非法掩埋事件,卻滾出背後錯綜複雜的不法利益關係。 不肖業者把租用地原本的土挖走賣掉,再以回收爐碴名義,把爐碴回填到租地,獲利超過好幾億。連隔壁的國有地也被偷挖偷倒,雖然國有地下方填埋爐碴已被清除及覆土完成,但在業者工廠的土地下,依舊埋著爐碴。...
核二將停機:核電延役可能嗎?先搞懂高階核廢、燃料池與乾式貯存現況!|feat. 環境法律人協會特聘研究員 謝蓓宜|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EP.17
核二廠2號機在2023年3月14日停止運轉,核二廠1號機則因為用過燃料貯存池爆滿,已於2021年7月提前停機,未來核二廠將進入除役階段。部分政治人物喊出核二延役的政見,但是核二有可能延役嗎?
我家也能裝太陽能板嗎?一場從能源開始的公民運動|feat. 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理事主席 黃淑德|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18
你是否也曾想過要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到底什麼樣的房子可以裝?需要多少錢?多久可以回收成本?利潤有多少?你也有上述的這些疑惑嗎?
雞蛋產銷問題根源在哪裡?來自雞農的第一線觀察|feat. 台中市養雞協會蛋雞組組長紀硯鈞|實地雞場來開講 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EP.19
P來賓|台中市養雞協會蛋雞組組長紀硯鈞 我們雞蛋產量真的有減少嗎?缺蛋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每一年都爆發雞蛋爭議呢?帶著消費者許多的疑問,主持人陳信聰全副武裝拜訪第一線的蛋雞農,台中市養雞協會的紀硯鈞組長,來到他的雞場,要來談談雞蛋怎麼了? 當許多人認為禽流感是影響缺蛋的主因時,從蛋農角度來看,禽流感今年真的比較嚴重嗎?政府現在推行的密閉式的雞舍是否能讓情況有所改善?...
直擊!水簾式密閉雞舍 禽流感與雞舍有關嗎?|feat.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 陳盈豪|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EP.20
P來賓|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 陳盈豪 不只台灣正在面臨禽流感威脅,世界各國都遭遇類似的情況。對於這場全球大流行的禽流感,我們了解有多少?而台灣目前的疫情狀況又是如何? 年年來襲的禽流感疫情,今年是否特別嚴重?嚴重衝擊雞蛋生產量能呢?不少人直指解決之道是興建密閉式雞舍,阿聰這次造訪的密閉式雞舍,不但有水簾牆降溫、還有顧及雞隱私的下蛋區。但是這樣先進的雞舍就萬無一失不會染疫嗎?...
飼養前了解牠的需求嗎?象龜、天竺鼠以及那些特寵們|feat.特寵獸醫師 王若禪|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21
近10年來,商人們從世界各地進口珍奇異獸來台灣當寵物,走私更是不可勝數。目前累計輸入超過5千種特殊寵物,常看到就有2、3百種,像是綠鬣蜥、澤巨蜥、蘇卡達象龜、鸚鵡、浣熊、羊駝、狐獴、鱷魚等等,有些動物甚至還搖身成為社群網紅。
阿塱壹古道舖水泥?陸蟹海岸林重大衝擊?|feat.陸蟹博士 李政璋|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22
被譽為台灣最美麗的海岸步道,阿塱壹古道在屏東旭海往南端入口處,蓋了一條1.1公里長的水泥道路,而且在邊坡還築了一道連續擋土牆。
城市養蜂的一百個理由 我們為什麼要養蜂?|feat.蔡明憲城市養蜂Urban Beekeeping創辦人|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23
大眾對蜜蜂的不瞭解,牠的出現讓人又愛又怕,要如何與蜂類相處呢?
直擊雲林古坑乾旱現場|feat.廖永樹 雲林古坑樟湖村村長|大旱時代系列之一|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24
提到雲林古坑,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呢?許多人可能想到咖啡,但是今年的古坑咖啡有點慘...
鯨豚神祕的歌唱擂台賽|垃圾、噪音 牠們還遭遇哪些危機?|feat.余欣怡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顧問|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25
大家喜歡唱歌嗎?或是喜歡聽美妙的歌曲!不只人類會唱歌,許多動物會唱歌,還會唱情歌。這集我們就要來聊聊大翅鯨的愛情樂章。
中央要鑿井找水源 為何屏東里港人會反彈|feat.里港反對鑿井的村長們VS南水局副局長|大旱時代系列之二|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26
南部六百多天未降下大雨,缺水情況比2021年還要嚴重,中央水利署為了抗旱,預計在高屏地區鑿井取水。其中在里港荖濃溪畔等地,要新鑿14口井,做為抗旱備援水井,地方居民認為水利署沒有事先告知情況,再加上地方已經有抽不到水的情況,認為這14口井會加劇嚴重影響在地的農業及養殖業的生計,提出嚴正抗議。
如何做到伏流水的永續利用?救命之水的循環再生|feat.丁澈士 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大旱時代系列之三|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27
天不降雨,水要從哪裡來呢?近年來,缺水、乾旱的情況頻繁發生,每當一有旱情,伏流水就會被提及,到底什麼是伏流水?
颱風及春雨消失了嗎?赤道變胖了?|feat.彭啟明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大旱時代系列之四|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28
為什麼今年南部旱象會如此嚴峻,從近年來的雨量與降雨分布,看出哪些端倪呢?
鑿井救旱象!台灣豐沛的地下水該怎麼抽、怎麼補、怎麼管理是關鍵|feat.張良正 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大旱時代系列之五|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29
鑿井抽取地下水,做為乾旱期的備援水源,是政府抗旱的重要措施。台灣有著非常豐沛的地下水可以運用,雖然抽取地下水不必然會造成地層下陷,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無止盡地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多元取水方案 解南臺灣的渴?聽聽主管單位怎麼說|feat.何達夫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 |大旱時代系列之六|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30
這幾天週三鋒面接近,中南部有望降雨,但氣象局表示可能伴隨較明顯的雨勢,但想要替中南部一次解旱仍有困難。水庫蓄水量仍不樂觀,尤其南部地區,面對比「百年大旱」更嚴峻的缺水挑戰,台灣要如何因應?
每次只能仰賴雨水來解旱?| 水資源的收支帳 供需如何做到平衡?|feat.李根政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 |大旱時代系列之七|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31
春雨來到,還不知道可以緩解多少旱象,但每次都只能指望老天爺嗎?如何想方設法多元取水,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是趨勢,尤其未來乾旱恐將成為常態,因此台灣的水資源管理,該如何有更全面的思考?
南鐵工程發現19處文資遺構!文物與遺址保存爭議|feat. 蕭文杰 台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EP.32
P來賓|蕭文杰 台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本集節目邀請到文化資產學者蕭文杰,和我們分享這些出土的文物:清朝的糖間、糖罐、糖漏是什麼?對於理解府城的糖業史有什麼樣的幫助?而其中的砲彈群又來自什麼時期?訴說著什麼樣的故事? 這19處遺構目前面臨的問題:「搶救式挖掘」可能帶來什麼影響?定位成遺構或遺址有何差異?而文資保存與工程開發真的只能站在對立面嗎? 延伸閱讀》和平島的西班牙記憶|...
去夜市撈金魚、釣烏龜、抽鼠兔|農委會修法禁止又政策大轉彎?|feat. 林樵 台灣愛兔協會公共事務長|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33
夜市撈金魚錯了嗎?農委會預告即將修訂《動物保護法》,禁止因為賭博、娛樂、遊戲、營業或宣傳,而進行動物交換或贈與。在部分業者反彈後,農委會表示將只針對哺乳類修法(鼠兔貓狗),金魚、烏龜等水族動物將不受限制,引起熱議。
【豬肉漲價】直擊雲林肉品市場:豬價漲幅不定?價格越來越高!豬價到底怎麼訂?|feat. 雲林肉品市場業務課長 曾俊賢|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34
近期豬肉價格漲跌明顯,以雲林肉品拍賣市場為例,4月5日每公斤98.1元,4月13日則掉到85元,有時則突破100元。豬價為何漲幅如此巨大?相較以往平均,臺灣今年的豬肉供應量是否減少了?
【直擊養豬場】阿聰改行來養豬|返鄉豬農的第一手觀察:養豬場的困境與未來|feat. 雲林口湖養豬合作社經理 洪健鈞|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35
近來豬價起伏不定,甚至頻頻高漲,消費者不禁想問,豬肉市場出了什麼事?而近年的小場養豬戶數不斷減少,豬農接二連三地退場,養豬產業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嗎?
小抹香鯨擱淺死亡,為何救援這麼困難?|feat.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 曾鉦琮|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36
2023年5月6日上午,苗栗苑裡發現一隻擱淺的小抹香鯨,當天下午送至基隆八斗子岸置中心,因為健康與適應因素,救援團隊決定隔天上午在基隆嶼野放,不過幾個小時後,就在萬里發現這隻小抹香鯨再度擱淺,最後不幸死亡。
景觀也是一種權利?天際線也需要被保護?都市景觀發展的更多可能|feat.黃雍熙 荒野保護協會創會成員|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37
景觀權是什麼?天際線是一種景觀權嗎?我們也能主張權利受損嗎?
注意聽!!水下的聲音比你想像的還要熱鬧|feat.林子皓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38
眼睛看到的是風景,用耳朵聽到的是聲景。你可能有注意聽過生活周遭的各式聲響,但有聽過海洋裡的聲音嗎?你知道魚、蝦也會說話嗎?水中的聲音比我們想像得還要豐富和熱鬧。
礦業法終於三讀!到底改變了什麼?|跟萬年條款、霸王條款說再見!|feat.黃靖庭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主任|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39
先前礦業法被批評是圖利財團、破壞環境、水土保持、原住民居住與生存權的惡法。其中的「萬年條款」,讓業者一旦得到礦權,就可以永遠無限期的展延。
農業部升格可以做什麼?|豬價、缺蛋風波以及飽受氣候衝擊下的農漁業,有什麼對策呢?|feat.農委會 主委 陳吉仲|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40
全球氣候變遷,台灣近年冷熱異常,降雨不均、不只農作物受損嚴重,雞、豬等畜產也因為疫病衝擊而產量重挫,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當時也到各地看到現況。
【消失中】惡魔使者還是愛情代言人?蜻蜓豆娘秘密知多少|feat. 李宜龍 台灣蜻蜓學會祕書長|逐漸看不見的蜻蜓滿天飛舞|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41
大家對蜻蜓和豆娘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牠們是什麼樣的昆蟲嗎?蜻蜓是許多台灣人的兒時記憶,但曾幾何時,要再看到蜻蜓已經不是容易的事情。
夏季電價上路!小小動作省電又省錢!|feat.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經理 鄭婉伶|我們的島Podcast@EP.42
每年6月1日,夏季電價實施,你是否每次收到電費帳單都會哇哇叫。其實電費帳單有許多重要資訊,包括你的用電度數、與附近鄰居比較、去年同期的用電情況等等。
小市民告贏政府|反對航空城徵收 9戶獲判勝訴!|feat.徵收戶吳明哲、居民訴訟代表熊依翎律師|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EP.43
桃園航空城是台灣徵收面積最大的開發案。部分大園區自強社區的居民,認為他們並不影響跑道以及航空城開發,但政府卻不顧公益性與必要性,強制徵收土地與建物,因此向法院提出撤銷徵收的訴訟。
遊蕩犬衝擊生態環境、動保野保對話尋解方|feat.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顏士清、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專案管理 張毅豪|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44
台灣遊蕩犬已經逼近16萬隻。包括石虎、穿山甲、山羌、草鴞、獼猴等野生動物,遭遊蕩犬攻擊傷亡的案例層出不窮。高雄壽山山羌族群更減少90%,幾近區域性滅絕。如何有效降低遊蕩犬貓數量,應否大規模捕捉與移置,近期野保與動保人士有激烈的討論。
是毒不是土!濫倒廢棄物大揭秘|feat.黃煥彰 台南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 理事長|我們的島Podcast@EP.45
你是不是常聽到哪裡又被倒入廢棄物,哪裡又被驗出重金屬,這些層出不窮的故事。
乾杯!學校居然有啤酒課!精釀啤酒與台灣農業有什麼關係呢?邊喝邊聊告訴你!|feat.台大創新設計學院老師 黃書緯|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46
台灣近年出現越來越多精釀啤酒(craft beer),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啤酒,但是精釀啤酒究竟是什麼嗎?跟一般的商業啤酒差在哪裡?精釀又為何會比較貴呢?又有哪些台灣本地的農產被運用在啤酒裡面呢?而當我們仍高度仰賴進口的小麥、大麥與啤酒花等原料來製作啤酒時,還稱得上是本地的精釀啤酒嗎?
綠能發展區?光電亂象惡化?逾百學者連署質疑!|feat.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黃偉茹|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47
為了加速推動綠能,經濟部提出綠能發展區規劃,其中在彰化縣大城鄉,已經劃設將近400公頃的大城光電示範區。各地劃設綠能專區後,光電業者可以大幅簡化申請與審查流程,而且不需變更原本農林養殖等土地分區使用名目。
【福島後續 01】福島即將排放核廢水 記者第一手採訪解析|feat.資深記者 張岱屏、陳慶鍾|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48
日本福島核電廠即將排放核廢水,究竟什麼是福島核廢水?日本的排放計畫是什麼?含氚廢水對生態、對食安有何影響?ALPS真的可以完全過濾輻射物質?福島周邊的漁民為何強烈反對?國際社會為何高度擔憂反彈?
【福島後續 02】福島核廢水多久到台灣?洋流專家:最快一年!|feat.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研究員 吳朝榮|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49
許多人都在關心日本即將排放福島核電廠含氚廢水,各界擔心海洋中的藻類、浮游生物以及各種魚類等海洋生物,都有可能透過食物鏈不斷累積放射物質,可能隨著洋流漂散到整個太平洋。
【消失中】缺乏種子多樣性 人類可能面臨糧食危機?一場屬於種子的諾亞方舟計畫|feat.郭華仁 台灣大學農藝系 名譽教授|我們的島Podcast@EP.50
你能想像我們平時常吃的番茄可能會因為氣候變遷而消失嗎?面對全球氣候改變、戰爭,或基改這類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若缺乏種子多樣性,人類未來將可能面臨糧食危機。
【福島後續 03】台灣漁業會不會受衝擊? 福島核廢水排放如何提前因應?|feat.東港區漁會理事長 蕭文明、漁業署漁政組組長 劉福昇|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51
日本福島核電廠即將排放處理過後的核廢水,對台灣遠洋以及沿近海漁業會有什麼影響呢?像是鯖魚、秋刀魚、鮪魚、旗魚等洄游性魚類,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漁獲之一,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福島後續 04】福島家園重建艱辛 重啟核電左右兩難|feat.資深記者 張岱屏、陳慶鍾|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52
十二年前,因為地震與海嘯,導致日本福島核一廠的三部反應爐相繼熔毀引發氫爆,大量輻射塵被釋出,隨風向外擴散。附近地區多年被日本政府劃定為歸還困難區。
【消失中】如果有天本土植物消失了?為植物創造一艘方舟|feat.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方舟計畫負責人 董景生|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EP53
台灣的地理條件,讓我們成為亞洲最重要的植物多樣性據點之一,2019年1月,政府啟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植物園方舟計畫的負責人,同時也是現任台北植物園組組長的董景生,帶了幾株珍貴的植物到現場來,將和我們分享台灣有哪些你可能根本沒看過、也沒聽聞過的重要植物。
中颱杜蘇芮全台戒備!防颱準備做好沒?|feat.台灣氣候服務聯盟秘書長曾鴻陽|我們的島Podcast@EP.54
將近四年沒有颱風登陸台灣,這次杜蘇芮颱風會對台灣可能造成那些影響呢?
解鎖植物香氣密碼 聞見台灣島嶼的故事|feat. 作家 溫佑君|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EP.55
植物為何會釋放香氣?植物也有它們獨特的性格氣味?植物如何帶來療癒效果?植物精油真的有用嗎?從香氣科學化的角度,我們怎麼理解不同的植物或香氣所帶來的功效?
海廢的生命不一樣?海廢藝術品正流行|feat.O2 Lab 海漂實驗室 負責人 唐采伶|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56
許多人會想到海邊放鬆心情,看著碧海藍天,就在繁忙的生活步調,馬上要得到解脫的時候,卻被海邊的海漂垃圾,打壞這美好的畫面。
澎湖海龜怎麼了?那些關於澎湖海龜的二三事|feat.台灣愛龜協會 理事長 陳久林|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57
澎湖綿延自然的沙灘,不只遊客愛,海龜也愛,從蒔裡到望安,曾經許多海岸都是母龜上岸產卵的重要棲地,如今每年只見到零星的數量,海龜怎麼了?遇到了哪些難題?
【全球燃燒中】從夏威夷大火與氣候災難 !來看台灣山火的風險與預防|專訪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系副教授 邱祈榮|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58
2023年8月,美國夏威夷毛伊島(Maui)發生嚴重野火悲劇,至少超過100人死亡。當時許多不利因素同時發生:高溫炎熱,環境乾燥、強風、外來種植物大黍(天竺草)遍布、住宅緊鄰森林、木造房屋與行道樹、預警系統未能發揮功效等等……。
就是愛石滬!尋找與海共生的約定|feat.離島出走 創辦人 楊馥慈|我們的島Podcast@EP.59
不少人來到澎湖,對雙心石滬一定不陌生,出名的七美雙心石滬,更是拍照打卡的網美景點,但不只是七美島,其實整個澎湖地區的海邊,都可以看到石滬。
【都市熱島】Hot Taipei!台北到底在熱什麼?|公視我們的島【聰到現場】
2023年5月,世界氣象組織(WMO)示警,人為暖化和聖嬰現象,將致未來五年全球氣溫飆至歷史新高,有98%可能性突破2016年的最熱紀錄。高溫將對人類健康、食品安全、水資源管理和環境產生深遠影響。
【都市熱島】打造Cool Taipei!城市降溫先認識「風」怎麼來?|公視我們的島【聰到現場】
台北、新北是建築密集區,熱島地圖上紅通通一片高溫,民眾好像習以為常,但其實在大台北盆地,有兩道非常關鍵的風廊,可以藉由氣流行經城市的熱量轉移,達到都市降溫效果!
【日本核廢水10個疑問!】吃到氚會怎樣?福島電廠排放到海的有什麼物質呢?|feat.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廖英凱|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EP.62
2023年8月24日,日本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總量為134萬噸,預計排放30年。排放的核廢水中,有什麼有害放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