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台灣」相關文章
重返龍坑現場|阿瑪斯事件一年後
去年1月14日,墾丁龍坑保護區掀起了一場政治上及環境上的油海風暴,事隔一年之後,龍坑油污事件早已從媒體的版面淡出,但這一場浩劫結束了嗎?看守台灣小組重返龍坑現場,發現沈沒的阿瑪斯號早已四分五裂,成為海洋中的不定時炸彈,為什麼一年了船還沒有拖離,究竟一年來政府做了什麼?我們又從這一場油海風暴中學到了什麼?重返龍坑,不是追悼而是反省,只期待海洋不再是沈默的受害者。
預約下一場更乾淨的選舉
選舉終於落幕,有人當選、有人意外落選、也有人只是想借選舉宣揚自己的理念。經歷激烈選戰,台灣島又歸於平靜。不過,有群人不管輸或贏,在選戰過後,得即刻投入另一場聖戰。為了在12月2日凌晨五點前,還給台北市民一個乾淨的環境,清潔隊員漏夜奮戰到黎明,只不過他們的敵人不是賓拉登,而是這些選後就被視如垃圾的選舉旗。其實如果我們不過度浪費,清潔隊員就可以跟你我一樣,待在家裡享受被窩的溫暖,而不是在寒夜與路燈為伴,傻傻地拆著這些不太有用的旗子。
旗正飄飄
選舉一到,街頭馬不停蹄的競選餐會、造勢晚會,遺留下來的垃圾與文宣品,不僅影響市容,更對環境造成污染。台灣選舉次數頻繁,各候選人為求勝選,選舉費用與物品都大量消耗,例如大量的傳單、看板、布條、標語不僅破壞都市景觀,更增加社會成本。宣傳車輛也可能因為分貝太大而影響生活品質,競選總部、辦公室的大量耗電耗能更浪費有限的資源,募款餐會更產生大量的廚餘缺乏有機利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於是出現了環保選舉、乾淨選舉救台灣的聲音。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21個環保團體所發起的「環保選舉運動」,就是希望建立一個選舉新模式,透過環保選舉的推動,加速環境法案政策的落實,使選舉過程更環保、節省資源。
熱島‧台北|市中心與郊區溫差最大的城市
和過去相比,台北明顯熱了許多。2001年6月29日,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冷氣房裡的台北人打開電視一看,發現氣溫高達37.8度,拿下全國第一。當台灣溫度偏高時,台北市氣溫可以比其他城市高三到五度。
溼地生態系|那些孕育生物多樣性的搖籃
生物由海洋演化到陸地的痕跡遺留在濕地。蚊蚋叢生、生人莫進,通常是濕地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因此總是成為人們亟欲揮之而後快的對象。但事實上,濕地生態系在自然界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它所有生態系一樣重要,不論是在河口、海灘、埤潭或人工魚塭, 都是過境候鳥的覓食天堂,甚至濕地本身獨特的生物相更是自成一格地在海與陸的邊緣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