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相關文章

2019-06-03

你見過真的龍嗎? 龍是十二生肖中最抽象、最虛無卻又最受人們喜愛與重視的,在台灣,有一種以龍為名的生物,真實地在海洋生活著。 他是見過龍的人,而且要帶你去認識龍。 周文欽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紀錄片長工 想繼續拍海底的十二生肖    

2019-06-03

蛇類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少了牠們,整個生態系,可能會面臨崩壞。而人類是牠們最大的天敵。 不論是眼鏡蛇王的蛇吃蛇恐怖意象,或是可捧在手掌上的球蟒,牠所呈現出如畫布般絢麗斑斕的紋路,只是自然界多樣景觀的一個註解。 在排灣族的早期信仰中,百步蛇是眾多守護精靈的其中一個。牠們身上美麗的紋路,激發了無數藝術家的想像力,表現在藝術、服飾與工藝創作之中。百步蛇的意象與日常生活緊緊貼合在一起。...

【島在現場】 要如何滅去資源回收場的大火?|2019.05.31

2019-05-31

近年來,陸續有資源回收場發生火災,長期關心廢棄物議題的看守台灣協會,想要探究其原因,秘書長謝和霖在5/31的記者會中表示,他們彙整2006年以來資源回收場失火的新聞件數,再比對當年度回收物的市場價格起落(以苗栗縣為例),發現兩者有一些相關聯的現象。 2019.05.31 看守台灣記者會現場     以寶特瓶來說,在資源回收市場上,屬於回收價格不錯的產品。但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下降,...

2019-05-27

「真正主宰石虎命運的人是當地居民。」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以十多年的時間,一步一步探究石虎的生活。看著牠們面對棲地消失、路殺、毒殺、獸鋏的種種危機,這是她最深刻的感觸。 同樣是虎,廟裡的虎爺受崇敬,野外的石虎受壓迫,人們期待廟裡的虎爺保佑,其實野外的石虎也透過牠在生態系統中的掠食者角色,保護著台灣的環境。想知道牠是怎麼辦到的嗎?人們對待石虎的態度與方式,近幾年有哪些轉變呢? 張光宗...

2019-05-27

兔子僅次於狗貓,已經成為第三大寵物族群。然而,伴隨而來的,卻是棄養數量的不斷攀升。生命教育的不受重視,是造成棄養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其他諸如不肖的繁殖業者、寵物店或飼主本身未善盡自身的職責,也難辭其咎。 被棄養的兔子,在野外求生的能力,遠不如狗貓,而且很可能會直接導致死亡,棄養幾乎等於送死。兔子從早期的經濟動物,逐漸轉變成陪伴動物,人們應該更清楚地意識到,兔子是生命而不是商品。 周麗鈞...

島嶼X十二獸之緣起

2019-05-15

「我們的島」推出的「島嶼X十二獸」特別企劃,看看這些與我們有關的動物,牠們在台灣過得好嗎?

尋味台灣黑豬~禁用廚餘之後?

2019-04-08

人類馴養家豬,已經超過一萬年的歷史,牠們把殘羹剩菜,田間的農業副產品,轉換成農民的財富。隨著養豬產業走向現代化,廚餘養豬,被認為可能成為防疫缺口。台灣每年回收的廚餘,高達55萬公噸,其中有62%,都成為豬的大餐。廚餘不養豬之後,該送往哪裡?台灣的黑豬產業,會不會隨著禁令,漸漸消失?

尋味台灣黑豬~漫漫保種路

2019-04-08

身披黑毛,大而下垂的耳朵,充滿皺褶的皮膚,台灣黑豬,有著特殊的外觀,也有獨特風味。牠是人們心中美味的代名詞,也是具有台灣特色的在地畜產。蘊藏在台灣黑豬身上的基因寶庫,要怎麼傳承?

撿完屍體,然後呢?野生水禽肉毒桿菌症之監測與管理建議

2019-03-29

時值初春,已經可以感受到臺灣南部艷陽所帶來的高溫,讓原本已經因為冬季枯水期而逐漸下降的水位更容易受到氣溫的影響。 過去幾年每到這個時期,高屏溪流域近出海口區域都曾有水禽肉毒桿菌症的紀錄。禽類肉毒桿菌症的爆發主要是因食入C型或D型肉毒桿菌毒素所導致,毒素來源則是存在環境中的肉毒桿菌在大量複製分裂過程中所產生,肉毒桿菌為厭氧菌,複製過程中除了需要特定的氣溫條件,更需要處於低氧或甚至無氧的環境,...

築路郊野|手作修築香港郊野公園山徑步道

2019-03-25

香港,國際金融重鎮與航運中心,人口700多萬,面積大約是台北市的四倍。繁榮之外,為了保護大自然,香港政府四十年前就規劃成立郊野公園,民眾從市區出發,半小時之內就能抵達。每年吸引1200萬人次造訪,山徑與自然環境都面臨極大壓力,負責管理的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如何讓民眾,一起來解決公園裡的山徑問題?

珍納‧詹姆貝克:每年有高達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

2019-03-14

你知道每年有多少塑膠垃圾進到海洋嗎?2015年美國喬治亞大學工程學院副教授珍納‧詹姆貝克(Jenna Jambeck)帶領的研究團隊,所發表的研究,估算出每年有高達8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這項驚人的研究成果,喚起了世界各地對於海洋廢棄物問題的關注。詹姆貝克博士從2001年就投入海洋廢棄物的研究,她經常走訪世界各地,了解不同國家的廢棄物處理政策與設施,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攜手合作,...

航向藍色國土的槳(下):海漂垃圾無所不在

2019-02-25

經過十七天,五十六人接力航行1031公里的遶島海上調查,黑潮基金會與海洋大學提出警訊,海漂垃圾幾乎無所不在。「海上航程八成以上都有發現垃圾」,黑潮基金會張卉君歸納初步成果,其中包括新北市和基隆市近海、嘉義八掌溪與高雄後勁溪出海口、屏東小琉球、蘭嶼,都是非常明顯的海漂垃圾熱點。 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所研究生邱靖淳說明,離開港口後,在十五到三十分鐘期間,隨機挑選一段海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