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相關文章

航向藍色國土的槳(上):船上航行看到的海洋危機

2019-02-18

海洋廢棄物造成許多海洋生物的死亡,進而反噬人類生活環境的安全與健康,是全世界都關注的環保議題。2018年,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立二十週年,策畫「黑潮島航計畫」遶島行動,號召海島子民重視海洋環境惡化的議題。 「第一次遶島是在2003年3月」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廖鴻基說,當時黑潮基金會五歲,一群人一艘船,用一個月把台灣繞一圈。他強調,台灣是個島國,海洋是台灣人當然的生活領域,...

穿梭島嶼時光機-我們的島二十週年

2019-01-16

https://ptstaiwan.github.io/island20/

【從節能到產能】翻轉耗能建築

2018-10-20

選購保溫杯或買冰箱,你一定會注意它保溫保冷的效果,但是買房子的時候呢?一棟棟耗能建築,到了夏天就成了吃電怪獸。其實改造耗能建築並不困難。究竟有哪些妙招,可以讓房子退燒,健康又省荷包呢?

【從節能到產能】自主發電在我家

2018-10-20

彰化二林的農田裡,有座不起眼的麵包工廠,這裡出爐的各種麵包,原料都來自台灣自產的小麥。做為本土小麥食品的生產基地,隨著產量增加,用電量也持續上升。烘焙麵包很耗電,烘焙業者施明煌心想,既然原料都來自本土,那麼能源能不能也自己生產? 2014年,施明煌決定在工廠屋頂架設32kW的太陽能板,生產的電力,全部供應麵包廠使用。規劃時施明煌就決定,太陽能生產的電力不賣給台電,全部採即發即用,...

吃魚這門課|學習吃有刺的魚

2018-09-24

台灣四面環海、魚種豐富,但是我們對周遭的魚其實很陌生。因為不認識、不了解,許多魚並沒有被珍惜對待。而漁民是造成海洋資源枯竭的元凶嗎?其實,改變的開端,也在我們的餐桌上。

【島在現場】海漂垃圾超過六成是塑膠!|2018.09.04

2018-09-04

5月底,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展開了繞台一周的「島航計畫」,以塑膠微粒、溶氧量和水下聲景等作調查,今天上午針對目視海洋漂流垃圾調查公佈結果,以及說明之前在高雄紅毛港外海,發現不明濃稠泡沫潮界線的化驗結果。 海大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生邱靖淳分析這次島航計畫,他們發現台灣沿海的海漂垃圾,76%的航次都目擊到海洋垃圾,以東北角至北海岸、蘭嶼的垃圾密度最高,其中又發現基隆、嘉義八掌溪口、...

格子籠的轉雞|台灣蛋雞產業怎麼改變?

2018-08-27

營養豐富的雞蛋,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這幾年來,因它而起的食安事件,戴奧辛、芬普尼毒蛋風波,劣質液蛋接連流入市面,卻讓民眾人心惶惶。 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關注每天吃的蛋怎麼來,也希望為人們生產雞蛋的母雞,過得更快樂。淘汰格子籠集約飼養模式,已經成為世界潮流,台灣的蛋雞產業,要怎麼改變? 集約化、高密度的飼養,壓低雞蛋的價格,卻犧牲了母雞的自由和健康。...

【澎湖漏油補充包】-看不見的油污危機

2018-08-20

2018年七月,爆發出中油澎湖湖西油庫長達一年的隱匿漏油事件,估計有六萬三千公升的油滲漏到土壤和地下水 ,再度喚起我們生活中的油品管理問題的重視。這次的事件,澎湖環保局以違反水污法第28條和土污法第41條,裁處中油650萬元罰鍰,而中油內部也祭出懲處,但受傷的環境,未來又需要耗費多少時間與資源來拯救呢? 澎湖湖西油庫16號油槽漏油  大事紀 資料來源:澎湖縣環保局、中油、公視新聞       ...

資源回收不利用|薄片塑膠讓回收業者頭大

2018-07-23

許多人以為把垃圾丟到垃圾桶就不關我的事,但你知道嗎?丟進去的垃圾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文章】台灣獼猴被降級引論戰

2018-06-26

6月25日,林務局召開「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確認包括台灣獼猴外,另有七種動物如白鼻心、山羌、眼鏡蛇、龜殼花、雨傘節及短趾攀蜥;鳥類大田鷸,由保育野生動物的「應予保育等級」,降至一般野生動物。這八種動物的等級調降,台灣獼猴引發的爭議最大。這是由於此次會議前,曾多次傳出獼猴造成農損的事件。動保團體質疑林務局以獼猴數量超過30萬隻為由,將台灣獼猴除名,恐怕導致未來獼猴造成農損時,農民可直接捕捉、宰殺不需通報的狀況發生。

選擇前進不後退|訪柯金源導演想要照見的未來(上)

2018-06-18

導言 影像是個照妖鏡,照出歲月,照出變化,經過三十年的時間驗證,得到什麼答案?而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什麼變了,什麼又沒變呢? 《前進》紀錄片,描述從1980年代戒嚴時期開始,台灣近三十年來的重要環境運動與事件,從鹿港反杜邦、李長榮化工抗爭、反核、反六輕、反濱南,再到國光石化公民運動、反空污等議題,透過影像回顧與比對,訪問當時的紀錄者與抗爭者,用時間驗證過去與現在,想要照見未來,...

影像是個照妖鏡 你看見了什麼?

2018-06-18

「前進」導言  影像是個照妖鏡,照出歲月,照出變化,經過三十年的時間驗證,得到什麼答案?而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什麼變了,什麼又沒變呢? 《前進》紀錄片,描述從1980年代戒嚴時期開始,台灣近三十年來的重要環境運動與事件,從鹿港反杜邦、李長榮化工抗爭、反核、反六輕、反濱南,再到國光石化公民運動、反空污等議題,透過影像回顧與比對,訪問當時的紀錄者與抗爭者,用時間驗證過去與現在,想要照見未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