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南台灣的龍眼與荔枝花期結束了,蜂農江煥彬把蜜蜂帶回北部,這裡部分農田休耕,長出的野花,成了蜂群的食物來源。蜜蜂除了幫人類的作物授粉,自然環境中的野花也和蜜蜂彼此需要著,養蜂人的生活,也就順應著自然時序,和農民一樣,看天吃飯。
相較於國外的大規模飼養,台灣的養蜂從業人員不到一千人,小規模、勞力密集的經營,收完一場換一場,在採蜜的季節都是從早做到晚,而採收來的蜂蜜要先送到濃縮場進行濃縮。接著在通過國家標準檢驗之後,還要參加一年一度的蜂蜜評鑑。
國產的純蜂蜜經過嚴謹的檢驗與評鑑制度,一瓶瓶金黃蜂蜜都是蜂農的心血結晶,但是辛勤忙碌的背後,有難以掌控的無奈,今年的龍眼蜜,就因為氣候問題而減產了將近五成。
除了氣候上的難以預測,台灣的環境也讓蜜蜂與蜂農面臨艱難挑戰。宜蘭大學的陳裕文教授表示,台灣養蜂環境的不利因子是多方面的,而農藥使用是最直接的。蜂業與農業的彼此依存,許多瓜果蔬菜仰賴蜜蜂授粉,這層互助關係因為農藥使用而產生了變化。江煥彬的蜜蜂就曾經因為農藥而死傷慘重,他說,人傷害蜜蜂的手段,比老天爺收拾蜜蜂更快。
蜂農只能透過經驗法則,盡量避開噴灑農藥的區域,有時難免還是會踩到地雷,農藥施用的問題,需要政府與農民盡速建立共識,免得蜜蜂又無辜受害。
來到宜蘭,蜂農與農民之間建立了默契,少用農藥,對蜜蜂、對環境都是好事。蜂農黃東明說,宜蘭噴藥的狀況已經降到很低,產銷班、果樹班也知道蜜蜂和果農脣齒相依,噴了藥,蜜蜂跑光了,水果不能達成授粉,果農損失比蜂農還大。
不過,宜蘭地區卻有另一個問題,原本綠油油的蘭陽平原,四處蓋起了美輪美奐的民宿與豪宅,蜜蜂生存的空間,被壓縮到少之又少。
綠地減少,蜜蜂的蜜源也跟著減少,沒辦法得到多樣豐富的食物來源,一旦發生營養失調,面對病蟲害的抵抗力降低,蜂群的健康容易出問題,蜜源減少也代表著環境承載量降低,台灣的養蜂業,的確出現蜂群減少的現象。
從花粉、蜂蜜等蜂產品、飽滿甜美的瓜果蔬菜、到滿山遍野的小野花,都仰賴蜜蜂這種小小昆蟲,蜜蜂需要健康的自然環境,人們在享受蜜蜂提供的甜蜜之餘,也該努力為牠們維持良好的環境,人與蜜蜂千萬年來的關係,才能永續存在下去。
側記
一罐罐芳香甜美的純蜂蜜,都是得來不易的,不但要忍受蜜蜂與蚊蟲叮咬,採蜜的時候還完全仰賴人力。台灣的蜂農除了要面對環境污染的威脅,後端的行銷也必須在價格戰中夾縫求生,蜂農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