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的春雨意外成災,土石流重創中部山區,九二一災區的居民再度流離失所。假若你身在中寮的山裡,聽到一夜又一夜的石頭不斷地乒乓掉落,也根本不知道石頭會落在何方,不知道家裡到底安不安全。這些震災的延續,使得居民仍然一直處在傷害當中。
災難發生之前,居民以為不會有土石流的現象,之後政府以租金補助、組合屋以及遷村計畫進行協助,但是規劃與現實需求仍有很長的距離,雖然領取租金補助,就不應該住在原來的房子,或者選擇住進組合屋,但是組合屋集中在埔里市區,住期僅兩年,離工作地點遠,也惦記著人情,因此埔里鎮蜈蚣里墘溪居民寧願在危險的房子邊搭組帳篷窩著,每月領取政府的三千元補助金,用以補貼受損的房屋。
想到埔里鎮蜈蚣里果子林的鐘宅蓋好不久,就受到土石流近身侵襲,老人家掉著眼淚邊唱似訴著:「這次是無力了,我眼淚不是隨便流的,我活到七八十歲,全部都沒了,我的老厝沒了,雖然有人年歲比我大,但是這條街我年紀最大,但是沒用啦,受災受難,早知道,早早就……」
地震是一個很自然的天災,也是臺灣最真實的脈動,我們確實也知道臺灣很多遭到破壞的土地,其實都與過度開發有關。臺灣的人口密度已經是世界第一,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認為,必須考慮人與土地的關係,應該站在什麼樣的位置,真正不應該、不適合人居的地方,是否可以避免侵犯土地原有的尊嚴。我們必須尊重整個土地,整個自然發展、進化的原則。如果,人一定要與自然爭奪的話,那麼人的力量還是永遠抵不過自然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