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門,常可以看見前人用水、蓄水的智慧,例如在田間挖水塘,承接雨水或鑿井取生活用水,同時在低處挖個水池蓄存多餘的水,因為水資源十分珍貴。隨著科技發展,對水資源的開發可以應用更多技術,以金門現在的供水情形來看,主要靠著地面湖庫蓄水及抽取深層地下水來供應金門5萬多名居民的用水,因此如何把雨水留存下來,以及補充地下水源,是金門水資源永續重要的一環。
但是除了水庫浚深之外,現在的建設卻充滿把水趕快排出去的本質,加上由於連接大金門與小金門的海底供水管線破裂,大金門的水無法供給小金門,在本身水資源不足的限制下,小金門現在正實施分區供水,但是部分居民卻沒有缺水的憂慮。
除了有沒有水這個問題外,長期以來金門東半島居民最在意的卻是水質,家庭廢水亂排放,導致當地居民不敢飲用,再加上水源長期加入消毒的氯氣,若是水源源頭污染問題不徹底解決,那麼就會產生各種氣味,這般的用水品質,讓金門東半島居民感嘆金門水質是全台灣、金門和馬祖最爛的水品質。
地表水資源是仰賴老天爺的眷顧、地下水則靠地面水源的涵養,過去傳統的建設,處處都有「把水留下來」的哲學,但是現在的工程卻都是將水排出去的思考,全島氾濫的水泥鋪面,讓地表水無法滲入地底補充地下水。政府政策和水土保持政策互相矛盾,離島沒有水根本無法生存,長久下來,金門地下水資源將日益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