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漁鹽三個不同領域,共譜出美好的樂章,在蔡炅樵穿針引線下,把傳統產業整合行銷,推出布袋小旅行。
從嘉義高鐵站搭乘布袋嘴文化協會的九人座廂型車,台自台北、高雄等地的遊客,來到謝鵬程的田間。謝鵬程帶遊客了解他種植的方式,除了米,他還種了黃豆與黑豆各三甲,為了種出安全無毒的作物,他選擇用有機資材來做防治,如此收成才能較有保障,吸引其他農民跟進,希望慢慢恢復這個地區雜糧的種植。
來到洲南鹽場,先用腳感受這片土地。布袋嘴文化協會的劉智縈,帶著遊客走過蒸發池,淺及腳踝的水位,腳下是爛泥巴,隨著腳步移開,黑色泥土在水中翻滾,遊客們小心翼翼的緩緩前行,這塊是試驗區,不做產曬使用。
「曬鹽先曬水,曬水先曬土」,所以鹽田要有非常堅實的土地,讓海水不會滲漏,還要有寬廣的蒸發池,把海水慢慢濃縮成高濃度的鹵水後,才能開始曬鹽,一公升的海水,只產出30公克的鹽。在結晶池,有一塊體驗區,讓遊客了解鹽工曬鹽的辛勞,過去鹽田單純從事生產,如今洲南鹽場從廢曬走向重建,也發展出多元的價值。
當遊客在鹽田體驗時,洲南鹽場的媽媽們正忙得不得了,石斑魚、蘆筍、菜脯等各種食材,呈現出在地多元的傳統產業,謝鵬程還帶來水果玉米助陣,大鍋裡燉煮著邱經堯的虱目魚,鹽田植物鹽萣也入菜做成煎蛋,濱水菜則化身成飲品,每道食物都取材自在地的農漁民。
旅讀布袋、樂活慢行,腳踏車騎在堤防上,一旁的八掌溪,是嘉義與台南的界線,在河口,蚵農就利用這樣的環境養蚵。沿著防汛道路銜接魚塭小徑,來到好美寮漁港,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蔡炅樵說明,這個地方在四百年前,曾是倒風內海的北邊,屬於軍防要塞,荷蘭人在此建立堡壘,鄭成功也曾駐紮這裡,如今成為八掌溪出海口淤積的一個小小漁港。
騎著腳踏車沿著防風林,享受綠意和涼爽春風,蔡炅樵帶大家走進茂密的防風林,它曾經因為地層下陷、海水入侵而逐漸枯敗,林務局如今以開挖渠道的方式,排除鹽分,讓它得以屹立在海岸邊,繼續守護沿海居民。
兩天一夜的小旅行,遊客有怎樣的感受?蘇雅菁覺得,這樣的行程跟平常參加的觀光團不一樣,屬於深度旅遊。許銘發覺得,年輕人大多往外跑,而他們卻往農村跑,覺得很意外,應該大力支持與鼓勵他們。
小旅行的幕後推手是蔡炅樵認為,把遊客帶進來,不只讓消費者看見生產者,生產者也可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期盼能為在地產業,激起一點點浪花。遊客前來,除了帶進商機,也帶來契機,如何把小旅行帶得有聲有色,對在地人而言,也是個學習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