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子惟
魚虎出沒|擴散中的兇悍殺手
近幾年,一種體型巨大、攻擊性強的外來魚種,在日月潭出沒。小盾鱧俗稱魚虎,原棲地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半島等地,最大體長可以超過一公尺、重達二十公斤。過去漁民雖然不時抓到大魚虎,但並沒有發現大量繁殖,今年夏天漁民一直擔心的事,終於爆發。八到十月是魚虎的繁殖季節,公魚和母魚保護著上百隻小魚在岸邊覓食,形成一群群的魚球。
管不住的漁網│海中漂流成生態殺手
海洋保育署統計,2019年清理海底垃圾,有六成是廢棄漁網、漁具,可能導致魚群、鯨豚、海龜纏繞死亡。漁業署已經在8月31日預告「刺網漁業漁具標示措施」草案,有半年宣導期,2021年7月將強制執行。
樹倒之前 | 你是否看見樹木在呼救?
2020年3月,高雄一間寺廟的大榕樹突然倒下,造成一死三傷。5月,台南市一棵菩提樹突然連根拔起,一位女騎士頭部受傷死亡。7月初,台中路樹傾倒,壓死一名騎士。8月中,桃園路樹攔腰折斷,打傷兩名攤販…
像極了 地震來了|我們做好防災準備了嗎?
家裡有準備防災避難包嗎?避難包裡裝了什麼?住家或工作場所附近,有空曠的避難地嗎?如果是住在老街區,街道狹窄、房屋密集,萬一發生地震,房屋傾頹,怎麼辦呢?處在板塊推擠帶上的台灣,從個人、社區到都市規劃,都有防治震災的工作要做。
台灣如何培訓搜救犬?|關鍵救命時刻的好幫手|赤腳英雄養成記
九二一地震發生的時候,台灣沒有搜救犬,這場地震,讓政府意識到搜救犬的重要,目前消防署與八個地方縣市都建立了搜救犬隊,通過國際搜救犬組織IRO認證的有三十一隻搜救犬。牠們優秀的搜救能力,是如何養成的呢?
港口國小的獨木舟畢業趴|探索海洋迎接成長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國小的禮堂,2020年這一屆的四個畢業生,邀請哥哥、爸爸親子同舟,要展現他們四年來學習獨木舟的成果。畢業生忙著教家長們穿救生衣、「船裙」,以及「如何爬進」手工獨木舟。然後,他們就要到海上划行三公里,告別小學生涯,慶祝畢業。
尋找親水的台灣 | 獨木舟逐浪真有這麼難?
宜蘭蘇澳東澳里的沙灘,一大清早,一群背上縫著「海洋國家、水域解嚴」布條的獨木舟舟友,準備下海。一旁,海巡署和宜蘭縣警察,拿著大聲公說明,「宜蘭縣政府在107年9月14日公告,南澳地區禁止水域遊憩活動。從座標圖來看,誠如你們手上的宣導單,從烏石鼻到和平溪口沿岸及近海,都是禁止水域遊憩活動範圍。」
與牛共耕|宜蘭小農結合牛耕的友善農法
一群友善小農,遇上牛耕文化的推廣者,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在宜蘭壯圍,有一處叫做「牛頭司」的食農教育基地,這裡住著十多隻的水牛和黃牛,牛頭司的創辦人,人稱「牛公子」的沈國源,經常帶著牛走入附近校園,向孩子們介紹耕牛文化,也會駕著牛車,帶遊客體驗搭牛車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