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子惟

【賞櫻省思】疫情下の櫻花狂戀續曲|各地搶種櫻花

2021-03-29

新冠病毒疫情年,持續鎖國;春季櫻花綻放,為愁悶日子,抹上一筆嫣紅。不論高山或平地,追櫻熱點,日益增加。網路還可搜尋到「賞櫻前線」,仿效日本預測各地的開花日期。  

海角垃園|崩落的濱海垃圾場

2021-03-22

1990年代以前,台灣的垃圾都是送到郊區掩埋場,直到現在,全國營運中的掩埋場有106座,已經封閉停用的掩埋場達281座,其中有94座是位在河岸或海濱。這些掩埋場過去常在海岸侵蝕、海水掏刷下,垃圾裸露崩塌,污染海洋,如今,這些海角垃園的狀況如何呢?  

掩埋場來了|龍昇村民反坤輿掩埋場進駐

2021-03-01

苗栗縣造橋鄉龍昇村,平時是個安靜的小村落,農民們各自埋首田園裡,蘿蔔、地瓜、南瓜、白菜、茼蒿…隨著季節輪替,農民種植多樣的蔬菜瓜果。農田散布在丘陵間,附近的森林,是石虎、穿山甲、野兔的棲息地,保留著原始豐富的淺山生態。  

伏膜大作戰|農業塑膠膜的黑色大山

2021-02-22

無論在地勢平坦的台南市關廟區,或是群山環繞的苗栗縣大湖鄉,走進農地都不難發現,黑色的農業塑膠膜,早已成為農民們的好朋友。但這些塑膠膜使用過後,又該怎麼妥善處置?  

草山牛之死|陽明山野化水牛帶來哪些省思?

2021-02-08

2020年12月8日,一隻小牛倒臥在擎天崗的牛棚外,牠前一天傍晚被研究人員發現時,就已經失去呼吸心跳。這是2020年,在陽明山發生的第16起水牛死亡事件,面對牛隻接連死亡卻原因不明,動保單位封鎖現場,並將遺體解剖採驗,希望釐清死因。  

【缺水乾旱】當水田變旱田:缺水下的農耕轉作

2021-01-18

2021年因為乾旱,農委會宣布桃竹苗、台中、嘉南總共七萬四千公頃的農田停灌,創下二十年來最大停灌面積。為了節省農業用水,農委會鼓勵農民輪作或轉作旱作。當水田變旱田,有哪些效益?又遇到什麼問題?  

【缺水乾旱】枯旱之城-農田裡的憂慮

2020-12-21

2020年11月,時序進入立冬,也是二期稻作收割的時節,但是桃竹苗的農民臉上,沒有豐收的喜悅。因為台灣今年遭逢1964年以來,第一次夏季完全沒有颱風過境的狀況。從6月到11月,全台降雨量只有氣候平均值的六成,石門、寶山等水庫的蓄水量,也來到同期最低點。根據水利署的數據,以往到了10月,石門水庫平均蓄水量約兩億噸,今年只有八到九千萬噸,不到往年平均值的一半,為了民生和工業用水需要,政府宣布桃園、...

【缺水乾旱】枯旱之城-抗旱,怎麼辦?

2020-12-21

旱象當前,水庫蓄水量節節下降,政府部門的抗旱措施全面啟動,只為了盡可能把水留在水庫。在桃園,埤塘是先民為了抗旱留下的重要資產,在缺水的今天,能不能發揮功能?這些珍貴的水資源,是否有被好好利用?  

當春雨、颱風都減少的旱時代來到|台灣水資源的挑戰 《專訪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副主任許晃雄》

2020-12-18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與跟國外普林斯大學的研究團體合作,引用高解析度的全球大氣模式,推估未來海溫上升、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增加後,全世界的大氣環流、颱風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廚餘去哪裡?|減少焚化爐負擔

2020-11-16

清運業者穿梭在新北市的社區大樓,將冰庫裡的一包包廚餘取出,集中運到回收場,再一包包拆開,將生熟廚餘分類倒進桶子。有些社區完全不分類,清運人員只能一包包檢查,將廚餘挑出來,我們嫌棄的臭味,卻是他們的日常。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