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子惟
大雨.狂流 |荖濃溪沿線的危機
打開家門,馬路成了大水狂奔的溪流。高雄市六龜區新發里的居民,只好在門口加裝擋水板,避免大水直接沖進家中。從2021年8月5日開始,受到熱帶性低氣壓外圍環流的影響,台南、高雄等地籠罩在暴雨之中,其中高雄六龜從8月5日到8日,累積雨量高達1301毫米,相當於四天下了八個月的平均雨量,這也是繼2009年莫拉克颱風之後,最高的降雨紀錄。 高雄市六龜區新發里,民眾望水興嘆...
當核電退役時|核廢料該安置在哪裡?
繼核一廠除役之後,核二廠一號機的燃料池,也因放不下用過燃料棒須提早除役,然後除役之路並不容易,放置這些核廢料的室外乾貯場疑慮未解,室內乾貯場又還在審查,更令人擔心的是最終處置又在哪裡呢?
有機專區搬遷夢|農民等待政府兌現以地易地
眾人苦心經營十年的中崎有機專區,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刻,因為劃設橋頭科學園區,面臨將被收回的命運。2020年8月,政府承諾以地易地,在高雄市燕巢區的台糖土地劃設新的有機專區,一年過去,政府對農民的承諾,是否能兌現?正在進行中的環評報告也發現,橋科預定地是一級保育鳥類東方草鴞的棲息環境,未來草鴞等鳥族們,是否能在規劃下,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
清水良田變工廠|是誰讓農田一一消失
位於大甲溪南岸,台中清水的一處國有農地,屬於良好的農業生產環境,鎧全鐵材公司依照產業創新條例,申請大約27公頃國有地設置產業園區,讓久居在此的農民感到憂心忡忡.....
水庫回春?|再多裝一點水
旱象嚴峻,重要水庫的蓄水量越來越少。 去年(2020)沒有颱風,今年(2021)梅雨遲到,水庫見底,除了等待降雨,也要把握機會清淤。台灣地狹人稠,要再蓋新水庫很困難,如何讓現有水庫用久一點,雨季時能多裝一點水?
埤塘水 怎麼用?│能否成為乾旱時的救命水
2020年11月開始,台灣西部拉起缺水警報。原本期待五月能像往常一樣降下甘霖,沒想到梅雨姍姍來遲。眼看梅雨季雨量不樂觀,桃園從5月21日起,進入減量供水的橙燈,新竹地區也可能從6月1日起,進入供五停二的紅燈。
當停電警報響起│是人為疏失還是電力吃緊釀禍?
2021年5月13日和17日,全台發生分區輪流停電,停電的原因是什麼?電真的不夠嗎?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不斷上升的用電量,如何應對種種變局?
疫情下的地球生活|海外台灣人的防疫經驗
2021年5月下旬,台灣疫情上升,政府單位與民間公司緊急分流,各級學校停課。這樣的措施,能不能阻斷病毒傳播?如果疫情擴大,生活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改變?買菜購物、自我篩檢,要怎麼樣建立生活的秩序?海外台灣人度過疫情嚴重的時期,看看他們的經驗,有沒有適合給台灣做參考,或者做警惕。 李孝文 ■德國‧威士巴登 德國目前還在分區動態管理的情況下,經營兩間餐廳的李孝文說,「我們現在就是要連續七天,...
迎戰變疫|疫苗與變種病毒的賽跑
從2021年5月15日開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在短短七天內,增加了一千八百多例,超越過去一年的總和,疫情突如其來的劇烈波動,不僅發生在台灣,也發生在其他國家。 外電畫面 原本是眾人期待的東京奧運,已經有超過三十五萬人連署,要求停辦,主要原因就是疫情毫無緩和跡象。印度的疫情也非常嚴峻,確診病例從四月中以來暴增二十幾倍,平均每天都有兩到三千人死亡,火葬場不堪負荷,甚至出現遺體在恆河上漂流的情況...
高雄空污 下次「再見」?|想要呼吸乾淨空氣
2021年元月以來,空污一波接著一波,遠眺都市裡的高樓大廈,猶如海市蜃樓。3月12號查詢空氣品質監測網,雲嘉南AQI「紅通通」。尤其高雄小港、林園、大寮、鳳山、仁武、左營、楠梓、橋頭…都達到紅害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