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子惟

「排碳者付費」時代|讓產業克盡減碳責任

2020-03-02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戰疫 - SARS之後,台灣準備好了嗎 ?

2020-02-17

「最近有從國外回來嗎?」「她上禮拜剛從中國回來。」「剛從中國回來是不是?等下量一下耳溫跟血壓、血氧喔!我來幫你太太做一下評估。」 大家不要驚惶,這段對話並不是台灣出現社區感染的真實對話紀實。這是雲林縣消防局六合分隊的模擬演習。2020年1月21號,農曆過年前,台灣還在觀望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雲林縣已經進行全縣救護演習。

見不得的光|人類與動物需要怎樣的健康光環境?

2020-02-10

有太陽暖暖的天氣,高雄美麗島捷運站的入口,四隻玻璃大蝸牛亮光閃閃。漂亮嗎?在蝸牛入口處開涼飲店的李太太,可不這麼想。

【首座暗空公園】暗黑的環保|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登場

2020-02-10

「我們是黑暗的力量,光明是光害的惡勢力,暗黑力量要大反攻了。」這不是電玩裡暗黑聯盟的台詞,這是真真實實的暗黑力量,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創辦人劉志安說的。  

老橋的漫長等待|全台橋梁體檢刻不容緩

2020-01-06

上班、上學的時候,你曾經仔細看一看通勤路上所經過的橋梁嗎?它們靜靜的陪伴著往來的人們,歲月的痕跡也漸漸刻畫在橋梁的結構上。當步入老年,它們等待的是多一些關心、照顧,等待未雨綢繆。

顧好每座橋(上)|從金門大橋、淡江大橋看橋梁工程的挑戰

2019-12-30

想跨越山谷、河川甚至大海,我們需要橋梁。橋梁,是力的均衡、美的展現,每座橋梁都是眾人共同努力的心血結晶。它們和人一樣,撐久了會疲勞,負荷太重會受傷,會發生意外,也會老化、會衰敗。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陳振川呼籲,把橋梁當作長輩、親人,好好照顧它。

顧好每座橋(下)|從高屏溪橋、蘇澳白米橋看橋梁健康要如何把關?

2019-12-30

高屏溪橋透過鋼纜裝設感測  時時掌握橋梁健康狀態 為了拉大跨距,近幾年的新建橋梁多採用鋼索橋的特殊形式,鋼纜關係到整座橋梁力學系統的穩定性,防鏽更是重要。以高屏溪橋為例,每束鋼纜都有五道防護措施。高屏溪橋總共有60根鋼纜,層層防護真的有效嗎?想知道答案,得靠上面的感測器,收集肉眼看不出來的訊息。不只鋼纜,整座橋都能透過感測器進行監測,驗證橋梁的情況與當初設計是否相符。...

全面入侵:台灣原生魚種的威脅?!

2019-12-16

這幾年,有一種水中刺客,悄悄地侵入台灣各大水庫、湖泊、溪流和濕地,漁民稱為牠為魚虎,學名是小盾鱧。魚虎的原棲地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最大可以長到150公分,體重可達20公斤,幼魚體色鮮豔,飼養容易,早年被當成觀賞魚引入台灣販賣,因為任意放流,而進入自然環境中。

白帶魚的紅綠燈|一起來認識白帶魚產業

2019-11-25

中秋過後,台灣東北海域,入夜燈光閃爍,這是釣白帶魚的好季節。這幾年,白帶魚的銷量很大,台北、宜蘭、基隆,大約有250艘釣白帶魚船。

農地上的日不落國|違章工廠能否落日?

2019-10-14

烈日下,怪手開挖著位在彰化鹿港,已經休耕一段時間的農地。原本應該種滿稻米的農地,因為灌溉水源受到電鍍廠偷排的污水污染,高濃度的重金屬,就這樣進入良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