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子惟

顧好每座橋(下)|從高屏溪橋、蘇澳白米橋看橋梁健康要如何把關?

2019-12-30

高屏溪橋透過鋼纜裝設感測  時時掌握橋梁健康狀態 為了拉大跨距,近幾年的新建橋梁多採用鋼索橋的特殊形式,鋼纜關係到整座橋梁力學系統的穩定性,防鏽更是重要。以高屏溪橋為例,每束鋼纜都有五道防護措施。高屏溪橋總共有60根鋼纜,層層防護真的有效嗎?想知道答案,得靠上面的感測器,收集肉眼看不出來的訊息。不只鋼纜,整座橋都能透過感測器進行監測,驗證橋梁的情況與當初設計是否相符。...

全面入侵:台灣原生魚種的威脅?!

2019-12-16

這幾年,有一種水中刺客,悄悄地侵入台灣各大水庫、湖泊、溪流和濕地,漁民稱為牠為魚虎,學名是小盾鱧。魚虎的原棲地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最大可以長到150公分,體重可達20公斤,幼魚體色鮮豔,飼養容易,早年被當成觀賞魚引入台灣販賣,因為任意放流,而進入自然環境中。  

白帶魚的紅綠燈|一起來認識白帶魚產業

2019-11-25

中秋過後,台灣東北海域,入夜燈光閃爍,這是釣白帶魚的好季節。這幾年,白帶魚的銷量很大,台北、宜蘭、基隆,大約有250艘釣白帶魚船。  

農地上的日不落國|違章工廠能否落日?

2019-10-14

烈日下,怪手開挖著位在彰化鹿港,已經休耕一段時間的農地。原本應該種滿稻米的農地,因為灌溉水源受到電鍍廠偷排的污水污染,高濃度的重金屬,就這樣進入良田。  

草山牛蹤:擎天崗水牛群

2019-10-07

隔著欄杆,抬頭張望,來到陽明山擎天崗大草原的遊客,最期待的就是看見牛兒現蹤。這裡的牛來自何方?有人放牧,或者是野生動物?牠們在山間生活的蹤跡,正一一解開。  

埔里殺蜂案|蜜蜂體內的農藥哪裡來的呢?

2019-09-30

大雨打在白色蜂箱上,不斷濺起水花,周明綱、李秀惠夫妻站在雨中,滿臉疲憊與無奈。電話響了,周明綱接起電話:「死了,都死光了啦。」  

燃燒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台灣該怎麼辦?

2019-09-23

2019年5月,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飆破415ppm,是人類在地球出現以來的最高紀錄。氣候變遷受害的是年輕人的未來,9月20日,全世界約150個國家的學生、上班族,響應瑞典少女桑柏格的號召,發起罷工、罷課,呼籲各國政府立即採取行動。台灣的碳排放在全世界排名第22,排放量相當可觀,面對全世界新生代發起的氣候運動,政府、企業與民眾又該如何面對,積極減碳?  

乳牛的信號|為牛隻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2019-09-02

位處亞熱帶與熱帶的交界處,台灣酪農創造出傲人的成績。每頭乳牛的單位泌乳量,和許多酪農大國相比,毫不遜色。而市面上的乳品,琳瑯滿目,有人標榜食安,也有人強調風味。這些標籤背後,乳牛媽媽的日常生活,又是什麼模樣?  

六畜安魂曲|死雞死鴨何處去?

2019-09-02

六畜興旺,是畜牧業者最大的心願,但在經濟動物成長過程中,疾病、惡劣天候等考驗,都可能讓牠們失去性命。這些斃死禽畜如果沒有妥善清理,可能成為下一場疫病的溫床。  

牛耕米之味|和水牛一起下田耕種

2019-08-19

許多人喜歡用牛,比喻台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牛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近幾十年來,鐵牛取代了耕牛,這種代表台灣精神的動物,已經消失在農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