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有一條裂縫,先記起來。」檢測人員所在的位置,是中山高速公路圓山橋箱梁內部的一個箱室,整座圓山橋,這樣的箱室有兩百多個,平時是密閉的,需要進行檢測的時候,檢測人員會事先開啟通風設備,確保空氣流通,進入箱梁時,身上還要攜帶監測空氣的工具。
拿著手電筒,沿著牆面仔細檢查,有裂縫就拍照,完成一個箱室,再爬往另一個。往橋板與橋板連接的鉸接點前進,空間越來越小,人已經站不直,只能半蹲著往前走。圓山橋的主橋長度有671公尺,完成檢查需要四個工作天。檢測結果會上傳到高公局的橋梁管理系統。
1977年底完工通車的圓山橋,跨徑達到150公尺,依據高公局的資料,比照那時候全世界同類型的工程,是非常少有的巨大工程。現在每天有二十萬輛以上車次經過,是高速公路在大台北地區最重要的橋梁。
大部分的橋梁,是兩年進行一次檢測,圓山橋的檢測頻率比一般橋梁還要高。但是這座當時採用先進工法興建的橋梁,在通車第二年(1978年),就出現鉸接點沉陷的問題。2019年,累積沉陷量已經達到64.5公分。高公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內湖工務段段長劉法親表示,原因可能是混凝土的潛變或乾縮,或是鋼鍵鬆弛,這是複合性的問題。
高公局分別在2000到2005年和2014到2018年,使用電子儀器監測圓山橋的沉陷情況。內湖工務段段長劉法親表示,垂直變位已經慢慢在收斂,長期的趨勢是穩定的,不影響行車安全。
橋梁和人一樣,要面臨生老病死的生命週期,雖然目前圓山橋的沉陷趨於穩定,更重要的是防患未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名譽教授陳振川表示,這座橋沒有替代性,下面是基隆河,因為防洪頻率,已經沒有地方建新的橋墩,持續老劣化,總有一天要拆掉重建,應該要及早準備。內湖工務段段長劉法親回應,改建跟延壽都是選項,高公局有做很嚴謹的分析,評估後會知道走哪個方向對大家是最有利的。
與圓山橋同一時期興建,採用相同工法的松山橋與民權大橋,也同樣面臨沉陷的問題。台北市新工處維護工程科王志良科長說,除了外力的變位以外,造成的原因應該是混凝土的乾縮、潛變,還有溫度的影響。
發現民權大橋沉陷,台北市政府從2013年開始進行橋面板的觀測,左右兩側的沉陷量有些許差異,分別是28公分與26公分,變位的曲線已經趨緩。台北市政府在2019年委託顧問公司進行評估,提出兩項改善建議,接下來要怎麼做,目前還沒有定案。
除了混凝土潛變,老舊橋梁還面臨結構老劣化、鏽蝕、河川沖刷與耐震能力不足等問題。九二一地震之後,交通部多次提升橋梁耐震規範,不符合目前規範的橋梁,必須進行補強。面對四十多歲的圓山橋,高公局希望透過定期維護與耐震補強,來延長它的使用年限。
以交通量極大的台北市為例,三百多座橋梁當中,有39座不符合目前的耐震標準,從2011年至今,持續進行耐震評估與補強,陸續完成了37座,目前只剩下環河南路高架橋與建國高架橋,還在進行橋柱鋼板包覆等措施。
新建的特殊橋梁,橋管單位會建置監測系統,圓山橋與民權大橋等橋梁,因為沉陷問題而有機會進行監測,然而大部分的老舊橋樑是沒有的。
隨著時間推移,老橋數量會越來越多。台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宋裕祺說,台灣有29800多座橋梁,橋齡大於五十年的占5%到6%,橋齡三十年以上的占50%,有一萬多座。照顧老舊橋梁最要緊的是經費,需要的費用將會隨著時間增多。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名譽教授陳振川擔憂的說,這已經不是單一座橋的問題,影響到整個社會、國家,目前用於老舊橋梁的維護經費,遠低於新建工程。以鄰近的日本為例,公共建設維護與更新經費,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比新建工程經費還要多。
陳振川也提醒,關鍵的公共設施,不只有橋梁,還有隧道、堤防、水庫、還有地下管線,這些都是很基礎的公共建設,哪些是最重要的,就應該先花經費去體檢。
老化是生命終結的前奏,公共設施需要仔細檢驗,判斷哪一些可以透過維護來延壽,哪一些不敷使用、必須重建,已經刻不容緩,不能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