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明

怎麼把橋顧好?|如何提高橋梁耐震力

2022-09-25

如同所有生命,橋梁也有生老病死,撐久了會疲勞、負荷太重會受傷、會老化、會衰敗、會發生意外。從921地震、莫拉克風災到918地震,我們學會如何照顧橋梁了嗎?

草山牛之死|陽明山野化水牛帶來哪些省思?

2021-02-08

2020年12月8日,一隻小牛倒臥在擎天崗的牛棚外,牠前一天傍晚被研究人員發現時,就已經失去呼吸心跳。這是2020年,在陽明山發生的第16起水牛死亡事件,面對牛隻接連死亡卻原因不明,動保單位封鎖現場,並將遺體解剖採驗,希望釐清死因。  

顧好每座橋(上)|從金門大橋、淡江大橋看橋梁工程的挑戰

2019-12-30

想跨越山谷、河川甚至大海,我們需要橋梁。橋梁,是力的均衡、美的展現,每座橋梁都是眾人共同努力的心血結晶。它們和人一樣,撐久了會疲勞,負荷太重會受傷,會發生意外,也會老化、會衰敗。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陳振川呼籲,把橋梁當作長輩、親人,好好照顧它。

顧好每座橋(下)|從高屏溪橋、蘇澳白米橋看橋梁健康要如何把關?

2019-12-30

高屏溪橋透過鋼纜裝設感測  時時掌握橋梁健康狀態 為了拉大跨距,近幾年的新建橋梁多採用鋼索橋的特殊形式,鋼纜關係到整座橋梁力學系統的穩定性,防鏽更是重要。以高屏溪橋為例,每束鋼纜都有五道防護措施。高屏溪橋總共有60根鋼纜,層層防護真的有效嗎?想知道答案,得靠上面的感測器,收集肉眼看不出來的訊息。不只鋼纜,整座橋都能透過感測器進行監測,驗證橋梁的情況與當初設計是否相符。...

國土計畫大挑戰|解決台灣土地失序問題

2018-04-09

國土計畫法在2016年通過,其中全國國土規劃由營建署修訂,但是內容一直存在爭議。一部國土計畫,政府想重建國土秩序,環保團體想搶救生活環境,開發單位又有不同計算,面對不同價值挑戰,將變成什麼模樣?

都市蜂潮│在自家陽台養蜜蜂

2017-04-24

繁忙擁擠的都市裡,不只人類為著工作而忙碌,有些人家中的陽台邊、頂樓上,也有一群又一群小蜜蜂,辛勤的四處採蜜。很多人會好奇,都市中真的養得活蜜蜂嗎?也有人擔心,這些蜜蜂會不會傷害鄰居?有群都市中的養蜂人,正在悄悄改變原本冷冰冰的水泥叢林。

遇見社子島|年輕世代為聚落尋找新出路

2017-03-06

看似雜亂,社子島有斑駁,更有歷史軌跡的溫暖,雙河會的天寬地闊,和都會難得一見的田園美。一群師生,五天四夜,走進社子島,理解它的真實與困境。

怪手下的老屋嘆息|搶救彰化日式老建築

2017-02-13

在彰化,老屋一棟棟拆除,引發文化團體的抗議,憂心失去城市歷史,再也看不見過去生活的空間。一場搶救行動展開,希望在老屋倒下前,尋找出妥適的保存方式…

鹿港今秋玩藝術|愛鄉青年舉辦環保藝術節

2016-10-24

彰化鹿港有群年輕人,想為自己的故鄉辦一場不一樣的藝術節,他們找來朋友,討論計畫,藝術節就這樣漸漸成形。在秋日時光,鼓聲喧天,一場美麗的藝術饗宴,就此展開…

社子島i-Voting之後|環境與人如何雙贏?

2016-03-14

生態、田園、人情味;破舊、雜亂、易淹水,不像台北的台北,強烈渴望改變,i-Voting之後,我們將要迎接什麼樣的社子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