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郭志榮
大林農地好生態|以自然農法復育田園棲地
2022-10-31
台灣西部農地因為長期使用慣行農法,加上圳溝水泥化,讓自然生態漸漸消失。現在部分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或農民改用友善農法,發現一些生物,又開始重返農地。
救命的生態廊道|路殺、阻斷上溯的補償方案
2022-10-31
寬廣的馬路,急駛的車輛,對於穿越馬路的動物,越不過就是死亡。高聳的堤壩,酷熱的氣候,對於上溯、降海的生物,到不了就是滅絕。當人類建物成為陷阱,規劃設計各種生態廊道,彌補人類造成的錯誤。
山貓森林拚保育|讓野生動物能安棲的土地
2022-10-15
台灣山林地區,早期因為農業上山,以及後來的開發入侵,生態不斷被破壞。現今許多土地陸續廢種,動物漸漸回來,一群人推動購買山林土地,幫助動物建立家園。
【島在現場】屏東港口溪版橋改善工程破壞生態|2022.09.21
2022-09-21
屏東縣政府在滿州鄉港口溪進行版橋改善工程,計畫改造橋面,建設30公尺護堤,以改善當地長年淹水問題。現場可以看到工程已挖斷橋梁,兩側土坡遭到清除,泥土遇雨入河造成黃濁。 蟹類專家李政璋19日發現工程施作地點,位於港口溪河海交會處,這裡生態相非常豐富,有著忍者蟹、淡水海龍、淡水石狗公等稀有生物,緊急提出呼籲,希望保護生態。 港口溪 海龍 ,照片提供 李政璋 港口溪 石狗公 ,照片提供...
手作東吉的未來之道|澎湖離島生態旅遊新契機
2022-08-22
防疫期間,不能出國,讓離島觀光高速發展,澎湖各地充滿旅遊人潮。澎湖的東吉嶼,也興起旅遊潮,為小小島嶼帶來衝擊。如何保護島嶼生態,推動深度旅行,成為必須行動的目標。
農地工廠下一步|《工輔法》修法後的違章工廠為何還在
2022-08-22
政府為了管理農地工廠,在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後,訂出2022年3月19日為最後期限,必須申請納管、轉成合法。這究竟造成什麼影響?
微棲地補破網|為受傷土地縫合傷痕
2022-07-18
綠野山坡的開墾、埤塘生態的消失、鹽田濕地的破壞,台灣許多國土面臨開發,危害生物棲地。不同的環保團體,在開發土地上推動微棲地修復,進行生態補破網的工作,希望能減少傷害,創造新生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