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埤水社柳復育行動|生態復育露曙光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張光宗

一群來自各地的生態義工,齊聚在宜蘭雙連埤,以實際的行動,展開水社柳的復育行動,保護台灣瀕臨滅絕的特有種植物。

雙連埤位於宜蘭員山鄉,面積約有十八公頃大小,是一座深藏山谷中的埤塘,原來分有上下埤相連,被稱為雙連埤,但是下埤在經過人工水道引後,日漸乾枯成為農地,只剩上埤保有水源。

雙連埤由於為於山谷之中,早期並無高度開發行為,所以埤塘的濕地環境保持良好,成為台灣重要的水生植物物種庫,經過調查雙連埤水生植物種類,高達90種之多,單一地區就擁有台灣水生植物種類的四分之一,生態價值極為重要,農委會在2003年將水域劃歸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並將附近750公頃劃為野生動物重要棲地。

但是長期以來,雙連埤周遭是傳統的農墾區,農業活動的進行,對埤塘水質及生態,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加上過去常與埤塘爭地,首當受害的就是臨近岸邊的水生植物,水社柳是受到影響最深的物種。

二十世紀初,日本植物學者在日月潭水社附近發現水社柳,並以水社命名,水社柳是木科植物,生長高度可達二三公尺,樹木為雌雄異株,每年三月開花繁衍。最早發現水社柳的日月潭,隨著觀光產業的高度開發,水社柳日漸稀少,雙連埤反而成為重要的棲地,但是在雙連埤面臨農業行為的干擾後,水社柳也面臨瀕危的危機。

為了搶救水社柳,在程孝民老師的規劃下,由荒野協會的邱錦和、陳德鴻老師,帶領復育義工前往復育。由於雙連埤岸邊的水社柳已經相當稀少,多數水社柳生長在埤塘中的草毯浮島上,他們必須以橡皮艇,前往浮島上採集種子。

由於雙連埤已劃為保護區,一般人難以登島,當踏上這座數百年由草木糾結形成的小島,才發現它會浮動,並且會下陷進水,十分難以行動,但是不適合人類出現的區域,卻是物種最好的保護棲地,許多生長茂密水社柳就長在這裡。

採下漂散在樹下的種子,送回岸邊埋在特製的小小浮箱上,等待它們的發芽茁壯,另外也剪下部分水社柳的枝幹,以阡插方式進行復育,希望能讓珍貴的水社柳,在雙連埤岸邊重新恢復舊日景觀。

一場復育行動,為台灣瀕危的水生植物帶來微光,但是棲地保護有賴全民共同參與,如何讓附近的居民,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並且結合保育創造利潤,成為雙連埤整體物種棲地保護的重要課題。

集數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