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防疫最前線|非洲豬瘟靠近前線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剪輯 葉鎮中

2018年最後一天,眾人正準備迎接新年的時刻,一頭全身發黑,帶有非洲豬瘟病徵的豬屍,在金門本島東側的田浦海岸,被岸巡人員發現,為非洲豬瘟防疫作戰,拉響警報。

從過去的口蹄疫,到對產業威脅更劇烈的非洲豬瘟,緊鄰中國的金門,一直是防疫壓力最大的最前線,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金門如何應戰?

畫面提供 海巡署

確認是非洲豬瘟病死豬 金門啟動最高規防疫機制

2019年1月3日下午,金門海漂死豬的檢驗報告出爐,確認驗出帶有非洲豬瘟病毒基因。農委會即刻宣布加嚴金門輸台的豬肉製品管控,兩週內不得運往台灣,也判斷這頭豬隻,是來自中國。

2018年8月,中國傳出非洲豬瘟疫情至今,疫情已經從北部省分,蔓延至沿海的廣東、福建省。四個月以來,檢疫人員在機場、碼頭加嚴查驗,立法院也急速修法,提高罰則至一百萬,希望阻絕中國豬肉製品進入台灣。

自從2018年10月31日,旅客棄置在金門水頭碼頭的一包中國香腸,被驗出含有非洲豬瘟病毒基因以來,至今已經累積十起案例。罹患非洲豬瘟的病死豬,直接漂到金門,卻是第一次。

農委會採取高規格防疫機制,除了對發現海漂死豬地點半徑三公里內的一間養豬場,採取移動管制,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決定擴大抽檢範圍,對半徑5公里內,總共十家養豬場,進行採樣。

金門尚義機場的航警,仔細檢查旅客的行李,是否有攜帶豬肉製品。機場商店也暫時將豬肉製品下架。

把一箱箱包裹放進X光機,在金門料羅商港,所有郵包要運往台灣前,都必須在這裡經過岸巡人員的檢查。

根據金門縣環保局統計,每年金門沿岸的海漂垃圾高達四、五百噸,過去也經常在垃圾中發現動物屍體。在金門本島和烏坵接連發現兩起海漂死豬後,岸巡人員已經將豬隻屍體,列為巡邏的重點目標。

廚餘養豬列可能傳染途徑 緊急檢核全台千家養豬場 

由於使用未高溫蒸煮的廚餘養豬,是非洲豬瘟的傳染途徑之一,金門要不要盡速禁止廚餘養豬,也引發熱議。

金門的家戶廚餘,會送到環保局的堆肥場,做成有機堆肥,一年處理量約為1300公噸。餐廳和軍隊的熟廚餘,才會送去養豬,一年大約消耗350公噸。廚餘養豬規模約為兩千頭,占整體產業的六分之一。如何兼顧防疫和廚餘養豬業者的生計,並且找到熟廚餘去化的其他管道,一直是各方爭論的焦點。

農委會已經宣布,全台尚有1155場未登錄的廚餘養豬場,必須在一週內通過環保單位檢核,否則就必須改用飼料養豬,或者退場。

面對非洲豬瘟的威脅,傳統市場裡,豬肉攤的買氣目前不受影響。金門肉品市場也維持正常交易,市場內除了交易本地豬,也有部分從台灣運來的活豬。

隨著軍管解除,軍隊人數大幅縮減,年紀大的豬農也漸漸退休,金門的養豬頭數,從最高峰時期的五萬頭,至今剩下一萬一千頭,是過去的五分之一。有時候,本地豬隻供應不足,就必須從台灣輸入活豬。

毛豬死亡保險行之有年 金門牛豬銷台檢疫嚴格

和台灣本島相比,金門養豬產業規模雖小,卻是最早推動毛豬死亡保險的地區。農民只要繳納每頭豬二十元的保費,豬隻死亡時,向鄉鎮公所通報,就能領到最高三千元的理賠,防疫所也會免費替農民燒掉死豬。數十年推動下來,農民已經不會隨意棄置斃死豬,防疫所也能精準掌握豬隻的死亡率,是否有異常狀況。

不過,金門的生鮮牛豬肉,想銷往台灣,則必須經過層層把關。2011、2015年,金門兩度爆發牛隻口蹄疫。2015年起,金門的活豬、活牛,禁止輸往台灣。每年,豬農會定期淘汰生產力下降的種母豬,販賣給加工廠,做成肉鬆等產品,過去都是活體運送,現在只能販賣屠體。種母豬銷往台灣前,必須經過四個月的檢疫期,還要送到銷台專用的屠宰線。繁瑣的檢疫流程,增加農民的飼養成本,卻是為了保全台灣整體產業,不得不採取的措施。

1月5日,發現死豬位置半徑五公里內的十家養豬場,兩百件樣本檢測結果出爐,全都為陰性反應。金門縣政府仍持續進行縣內養豬戶的健康訪視作業,岸巡人員也加強海岸巡守,監控疫情可能傳播入境的所有管道。

海漂死豬拉響的防疫警報,暫時平息。位處對抗非洲豬瘟的防疫最前線,金門的養豬產業,正準備迎接更嚴峻的挑戰。

地點
集數
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