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7號,屏東大武山蛋雞場被驗出H5N2高病原病毒,地方政府展開撲殺行動,緊接著又在嘉義種鵝場,發現首度在台出現的新病毒H5N8,雲林、台南、屏東則是驗出新型H5N2,之後又在高雄跟屏東檢出同樣首度出現在台灣的新病毒H5N3,短短幾天,三株高病原新病毒從南到北,雞、鴨、鵝都傳出疫情。
疫情發展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受感染的禽場不斷增加,在政府提出全額補償措施後,更是增加禽農通報的意願,一個月下來,撲殺家禽已經接近三百萬隻,其中受創最嚴重的就是養鵝產業,預估得花兩到三年才能恢復榮景。
禽流感來勢洶洶,防疫人員就像在跟病毒賽跑,希望防堵疫情擴散。因為在鄰近的中國和香港,都曾經發生過H5N1禽傳人的死亡案例。在屏東賣了快六十年的滷味,生意也大受影響。雖然政府再三宣導家禽煮熟就能食用,但想讓消費者放心,還是得要靠政府從源頭把關。第一步就先要搞清楚禽流感從哪來?農委會把矛頭指向候鳥。
每年都有不少候鳥來台度冬,這些遠方嬌客,有可能是引發禽流感的禍端嗎?目前陸續有白頭翁、夜鷺、斑點鶇、黑面琵鷺等野鳥屍體被驗出H5型病毒,其中黑面琵鷺體內也驗出C型肉毒桿菌,真正致死原因還要調查。但由於野水禽一直被視為禽流感的保毒物種,因此防檢局從1998年開始,就委託台北市野鳥學會執行野鳥排遺監測,目前還未驗到過高病原的禽流感病毒。
另一項可能的感染途徑是留鳥或寵物鳥,過去台灣也曾查獲走私鳥體內有高病原的H5N1,為了防範疫情,農委會計畫輔導家禽業者重建時,朝向密閉式的禽舍規劃,減少外來禽鳥接觸。但對大多數的禽農來說,很難有能力建置高科技的密閉寮舍,也有小農覺得,給雞隻健康自然的環境,才是對抗禽流感的良方。
這波疫情中,蔡榮鴻的蛋雞場平安度過,他採取的是自由放牧,因為他認為,陽光、空氣就是最好的殺菌利器,他的想法和返鄉養雞的姚量議不謀而合,姚量議認為,一旦全面採用密閉雞舍,病菌散播速度會更快,政府在防疫上如果不重視品種和飼養方式的問題,防疫有可能失效。
密閉式禽舍究竟是病毒的溫床,還是能有效阻隔外來污染?有賴更多研究才能得知,動保團體希望政府公開染病禽場的飼養方式,才能做為防疫工作的背景了解。
而這次病毒傳播的如此快速,也有人懷疑原因出在來來去去的人車,以及部分禽農防疫知識不足,甚至有人把死鵝任意棄置大排,引起軒然大波,都可能是防疫上的漏洞。
為了擴大防疫,政府禁宰家禽四天,開放宰殺的這天深夜,我們來到台北市環南市場的屠宰場,載著活雞的貨車,從各地陸續報到,這裡是供應大台北地區雞鴨肉的主要市場。
消費者對禽流感的恐慌,讓環南市場的雞隻屠宰量,從每天六萬隻降低到不足四萬隻,政府保證得再多,還是無法拉抬買氣。
台灣家禽養殖密度高、飼養量大,光是雞鴨加起來就超過上億隻,這次疫情大爆發,也暴露家禽管理的不足,能不能趁這個危機,重新檢視台灣家禽的防疫系統。而目前我們對禽流感的來源不確定,也摸不清楚病毒會如何變異,防疫工作當然就難以進展。
公衛學者金傳春認為,防疫工作應該走在疫情之前。她建議在各家禽場導入電腦偵防系統,透過電腦連線,防疫單位就能分析判讀,掌握先機,了解疫情變化。
禽流感來台灣已經超過十年,我們是否能正視,它已經落地生根,擬出一套因應之道。與病毒對抗是場長期抗戰,從源頭到管理,我們的防疫工作在大撲殺之後,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