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食蟲植物的春天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志昌

一朵紅色鮮豔的植物,針狀的刺毛上布滿黏液,美麗的外貌後,卻是昆蟲的死亡陷阱,它的名字叫做寬葉毛氈苔。在台灣的食蟲植物,棲地已經相當稀少,但是在離島金門卻被發現一大片棲地,長著不同種類的食蟲植物,不過它們也面臨危機,等待找回生命中的春天。

走進金門田埔濕地,來到一片廢耕的農地前面,荒野協會的陳德鴻走下田地,尋找田地裡的寬葉毛氈苔。食蟲植物是一種很特別的生物,它多數生長在貧瘠的環境,因為土地養分不夠,無法像一般植物只能由根莖吸收養分,所以演化出一套捕食昆蟲的技巧,成為植物中的昆蟲殺手。

食蟲植物會發出一種食物香味,當昆蟲受到香味吸引,爬上葉片受到沾黏,就再也逃脫不了,食蟲植物葉片就會分泌一種消化液,慢慢將昆蟲消解,成為養分提供植物生長。不同食蟲植物,為了因應生物的多樣性,演化出不同的捕食機制,像寬葉毛氈苔採取地面獵食,另外還有空中殺手的長葉茅膏菜,以及專吃水中生物的絲葉狸藻,食蟲植物為了求生,演化出不同捕食機制,成為水、陸、空的全方位獵食者。

寬葉毛氈苔
長葉茅膏菜


在這塊棲地上,為何能出現三種食蟲植物,成為食蟲植物的珍貴棲地,根據陳德鴻調查,因為田埔濕地有著潮濕與貧瘠的二大要素,更重要是長期的輪耕,讓食蟲植物有生養空間。但是,棲地面臨危機,因為農民漸漸廢耕,讓具有生長優勢的禾本科植物,壓縮食蟲植物的生長空間,讓它們曬不到太陽,失去生長的土地。

為了搶救食蟲植物的棲地,陳德鴻開始和金門縣政府溝通,找尋協助。在建設局出面協調,獲得地主的使用許可後,保育行動展開,以翻耕方式去除禾草植物,還給食蟲植物生長的空間。其實這樣的保育行動沒什麼特別,只是重覆原有農民的耕作習慣,讓廢耕的土地,恢復原有的自然邏輯。土地翻耕完成,裸露的土地上,等待植物的生長競賽,田埔濕地有點擔心,已經相當弱勢的食蟲植物,能不能贏得競賽,搶到更多土地與陽光。

春天到了,陳德鴻重回棲地,查看食蟲植物生長情形。經過計算,土地上總共有二千多棵做寬葉毛氈苔,一整列紅色鮮豔的寬葉毛氈苔,在耀眼的陽光下,繁榮的成長。陳德鴻以美麗的草莓園,來形容這樣的美景,金門縣政府也願意展開後期規劃,保留這個物種的存在。

保育行動完成,伴著金門金黃夕陽,保育義工收工回家。當一朵朵美麗的食蟲植物在棲地健康成長,它們在離島的偏遠土地,找到生命中的春天。

集數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