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城市」相關報導
校園這煮事|從下廚了解吃下肚的食物
孩子到外地大學念書,爸媽最心疼的都是,吃的好不好?還不忘叮嚀,在外面吃東西要注意。但其實孩子在外面吃飯,能夠吃得如同營養專家說的標準,也不容易,因為外面餐廳畢竟為了生意與利潤,重口味還是最受歡迎,那怎麼辦呢?
【從節能到產能】節能是門好生意 | 省電來賺錢
台灣欠缺自產能源,卻是用電大國。為了成長的用電需求,政府不斷開發新的電力來源,也引發一次又一次的社會爭議,其實解決用電瓶頸最根本、最有效的策略是節電... 節電不只是隨手關燈,更換LED燈泡而已,如何聰明有效率的節能,已經是一股趨勢。幫人節電也能是一種專業嗎?這個新興產業又可以帶動多少錢景?
《荷蘭系列報導》現代烏托邦 荷蘭生活新童話
一手催生Eva Lanxmeer社區的規劃師瑪琳・卡普登(Marleen Kaptein),希望落實樸門的理念,打造出永續的現代都市典範,從文化、建築、地景、水、能源、交通、都市農耕和公民參與八大項目,提出了實驗性的構想。
《荷蘭系列報導》循環經濟找商機 鹿特丹水岸新創之夢
意識到線性經濟發展模式,快速消耗地球資源,可能導致的環境危機,循環經濟漸漸成為國際間熱議的新詞彙。從循環經濟的概念出發,荷蘭掀起了一股創業風潮。位在鹿特丹水岸的Blue city,就是循環經濟圈極具知名度的新創基地。
不只是天災|熱帶性低氣壓帶來豪大雨
8月23日開始,受到熱帶性低氣壓的影響,中南部地區陸續降下豪大雨,甚至部分測站在短短24小時內,測到超過六百毫米的累積雨量,雨水如砲彈般,轟炸著城市與村莊。很多居民感覺這次淹水災情跟八八風災一樣嚴重,但氣象專家賈新興分析,此次累積降雨強度,並沒有超越八八風災,跟過去相比,時雨量也沒有達到前三十名,之所以會造成這麼大範圍的水患,還有著排水不良、地層下陷及適逢大潮等因素。 畫面取自:氣象局...
與水共生新加坡 | 新加坡的水環境
文明與野性,人工與自然,哪一面才是新加坡?做為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新加坡如何改造水環境,讓人們親水愛水,在城市裡創造水的驚嘆號? 周末下午,新加坡河畔到處是跑步騎單車的民眾,突然間,大人小孩都停下腳步,原來河邊出現一大家子水獺家族,大水獺帶著小水獺,正愜意享用大餐。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競爭激烈、生活匆忙,在這樣的環境中,卻還是能聽得到野性,看得見自然。這裡目前有好幾個水獺家族,...
新加坡的水與綠-花園中的城市
新加坡位處熱帶、終年高溫,但七、八月的氣溫,卻沒有像台北這麼炎熱,很大的原因,要歸功綠化的成功。從「花園城市」到「花園裡的城市」,新加坡如何翻轉水泥叢林,創造人與生態都能呼吸的空間?
與水共存之路|強降雨下的海綿城市
6月2日上午,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雷雨警報,呼籲北部嚴防土石流及淹水,短短一小時,台北市東湖國小就測到當日最大降雨量,每小時154毫米。目前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是每小時78.8毫米,已是全台最高,面對暴雨來襲,還是無法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