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弧爐業的主要產品之一,是鋼筋。一九八〇年代房地產大熱時如日中天,每年產量可達一千萬噸。但它的煉造過程,會產生固體事業廢棄物:爐碴,而排放的空氣污染物,還會含有世紀之毒戴奧辛的集塵灰。
由於集塵灰含有劇毒,依法必須收集後放入太空包內,再交由合法的處理廠商固化後掩埋。但集塵灰處理費用高昂,早期流向控管又不嚴格,經常爆發集塵灰混爐碴後被棄置的案件。2014年,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就在新豐海岸,發現大量爐碴與集塵灰,迄今找不出原凶。
不過,隨著技術演進,集塵灰近年來,已逐漸從廢棄物,蛻變為資源物。
台灣鋼聯總經理方彥斌說,集塵灰會殘留25%的鋅與3%的鉛,只要有妥善技術,就可以將有害事業廢棄物資源化。他們將集塵灰提煉成粗氧化鋅,已和波蘭、日本等國長期簽約,預計外銷提供作為鋅塊原料。
今年初,台灣鋼聯靠著集塵灰再利用,正式掛牌上市、股價看好。但集塵灰的問題,並沒有銷聲匿跡。環保團體在今年五月,又在高雄大寮發現爐碴混集塵灰的棄置案件。
被業者稱為資源寶物的集塵灰,為什麼會被混在爐碴中遭到棄置?這是因為,集塵灰雖可作為鋅礦替代品原料,但處理業者的合理利潤,是集塵灰每公噸至少要含15%的鋅。每減少1%,鋼鐵業者就要多給付三百元。環保團體認為,若遇上鋼鐵市場不景氣,難保產源不會鋌而走險。
根據環保署2017年統計,台灣近三年申報的一般事業廢棄物產生量約有 1430萬公噸、有害事業廢棄物約140萬公噸。就事業廢棄物清理方式而言,其中再利用方式清理的比例就占八成。
然而再利用廠商礙於上游給予的處理費用不高,再利用產品相互競爭,往往透過棄置來賺取利潤。儘管環保署提出GPS追蹤系統,遇到有心犯罪的再利用公司,環保單位還是難以防堵。長期下來,一些被反覆棄置的地點,逐漸變成土壤與地下水的高污染潛勢區,並且可能透過都市計畫的變更,把清除、整治的成本,轉嫁在全民身上。
不肖的再利用業者,購買或竊占乾淨土地,傾倒廢棄物,然後種電,或等待都市計畫變更,把燙手山芋脫手。從新豐海岸集塵灰的歷史共業,到高雄大寮、路竹、屏東枋寮非法堆置的現在進行式,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的諸多缺漏,像生生不息的爛瘡,一再發作。土地被層層剝削的惡行,如果不能停止,在未來面臨死亡的,恐怕不只是一批富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