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城市」相關報導
【歷史上的今天】高雄氣爆10年
回顧歷史小檔案》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市因石化原料丙烯外洩,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氣爆事件,道路塌陷變成長溝,這場重大公安意外造成32人死亡、321人輕重傷,共計有3140多人受災。
【強颱凱米】港都遇水劫|思考減災、調適方案
凱米颱風過境,在高雄山區、平地分別創下單日累積雨量1217.5、887.5毫米的紀錄,其中平地雨量甚至比2009年莫拉克颱風還高出60多毫米,在氣候愈趨極端的趨勢下,該如何思考減災、調適的方案呢?
【島在現場】大卷尾幼鳥救援任務|腳被塑膠巢材纏繞無法離巢 2024.07.10
每年4-7月是大卷尾的繁殖期,有同事在上班途中,注意到公司附近的大卷尾鳥巢,一隻幼鳥不停拍翅卻無法離開,覺得情況有異,因此找來同事用長桿綁上小型攝影機,查看鳥巢內狀況。 一看之下,才發現原來牠有一隻腳被巢中的塑膠繩緊緊纏住,難以脫身,親鳥雖然不定時會前來探視,但也莫可奈何。 細看拍攝到的影像,發現原來這碗狀鳥巢幾乎全都是疑似紗窗的塑膠線,以及類似沙發的海綿所構成,...
城市的熱與解:當城市持續發燒 大小冰塊來降溫
最近是否一踏出家門,就感受到熱氣襲來?到了晚上下班,如果沒有下過雨,路面蒸騰的悶熱也讓人難以消受。 大片水泥鋪面白天吸收日曬,晚上散發熱能 城市裡處處可見的人工鋪面是蓄熱的主要來源之一,白天吸熱、晚上放熱,而許多狹小的巷弄、不通風的區域,也會蓄積陽光的熱能,所以太陽下山後我們依然感到很熱。人為開發的擴張也使得自然綠地逐漸變少,建築物增多,加上空調系統和鍋爐設備的排熱,都是城市升溫的關鍵因素...
【島在現場】──關渡平原的未來何去何從?|2024.05.09
你對關渡平原有什麼印象呢?攸關國土分區使用規範的《國土計畫法》即將在2025年上路,今天下午(5月9日),台北市政府召開國土計畫審議會第4次會議,其中關渡平原未來的國土功能分區劃設成為討論焦點。
【島在現場】台北啤酒工場變更為大學用地都市計畫審議|2024.04.16
位於台北市八德路的建國啤酒廠(台北啤酒工場),內政部計畫變更為大學用地提供給北科大使用,引發爭議。今天在國土署進行「變更台北市中山區都市計畫(配合台北啤酒工場保存與活化使用)工業區為大學用地及道路用地主要計畫案」的審議。 審議會議開始前,支持與反對兩方團體在場外召開記者會,多位北科大校友聚集唱著校歌,表達對學校爭取校地的支持,而文史團體與當地居民則高舉標語牌,呼口號「於法無據、逕行變更」...
《葬送,還是活化?》之一:啤酒的百年滋味|產業活保存遇到什麼難題?
如果說,啤酒釀造是酵母對穀物所施加的魔法,那麼建國啤酒廠就是這個魔法在台灣的起源地。一百多年來,麥芽、蓬萊米與啤酒花在這裡發酵,替城市留下不可抹滅的味道。行政院主導計畫將建國啤酒廠(台北啤酒工場)歷史核心區域,變更為學校用地,交給台北科技大學使用,未來產業活保存之路,該如何繼續?
《週三來聽島》來去日本老屋住一晚!京都與、鳥取、廣島的空屋對策?|ft.我們的島記者 葉明蘭|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台灣在鄉村與離島地區,有不少老屋荒廢閒置。在日本老屋與空屋的問題更加嚴重,推估2028年,日本總空屋數將突破一千萬戶。
你所不知道的淡海新市鎮:水田、生態、古戰場!原來這裡不只有造鎮!|ft.建築師陳江河|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說起淡海新市鎮,你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大量的新穎大樓、集中式住宅,加上整齊寬敞道路規劃, 讓許多人誤以為淡海新市鎮原本是一片荒蕪,因為大面積徵地開發,才有現在的樣貌。
鸕鶿三部曲之一|台北 鸕鶿來了
飄著細雨的清晨,水面映著天空的灰與太陽的光芒,上千隻鸕鶿降落的身影改變了水面原本的波紋,一個一個小黑點,順著水流,緩緩漂動,這美到難以描述的畫面,出現在台北市的基隆河。為什麼鸕鶿來到這裡?「追鸕鶿」如何成為一場很熱鬧的公民科學?
城市裡的野鄰居:白鼻心
剛落成的嶄新大樓上,有隻乍看像貓的生物在圍欄上飛簷走壁,仔細一看,尾巴似乎比一般的貓還要長;夜深人靜時,天花板上傳來乒乒乓乓的聲音,令人懷疑是不是老鼠打架?近年有一種野生動物逐漸適應都市環境,牠們不只是偶然路過,而是已經在城市裡安家落戶,這個現象背後有什麼含意?又帶來哪些課題?
城市裡的野鄰居:我們身邊的猛禽
高聳的大樓,繁忙的道路,都會區看似離自然很遙遠,其實不然。「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都是房子跟人,因此忽略了都市生態系已經存在於我們的環境裡。」台灣猛禽研究會祕書長蔡岱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