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相關報導
【島在現場】爭取瑠公圳圳頭納入文化景觀|2024.11.04
新北市文史學會和新店居民今日上午(11月4日)前往新北市政府前舉牌呼籲,將瑠公圳圳頭區納入文化景觀保護範疇,搶救當地包括老榕樹、瑠公圳大樓碑記、萬善同歸衣冠塚、百年樟樹及蔡金木宅等重要歷史地景,避免被開發破壞。
九二一地震25年|真的好想重建家園
二十五年前的921大地震,曾經讓全台灣陷入集體驚嚇、傷痛焦慮和不安,有一群人,他們的家園倒了、拆掉、被夷為平地,然後時間就停頓了。長達九千多個日子,或是獨自一人、或是又發生地震時,他們經常紅著眼掉著淚,一遍又一遍問著,為什麼我的家蓋不回來......
翻轉建啤180天|啤酒園區與前瞻科技如何共存?
台北建國啤酒廠因具有歷史與文化價值而被指定為古蹟,2018年北市府與台灣菸酒公司共同宣布,要將建啤規劃成啤酒文化園區,可同時北科大提出校地不足,爭取部分廠區作為大學用地,文資團體擔憂會破壞古蹟完整性而發起連署...
落葉行動|把落葉還給樹木,打造永續生活綠空間
落葉,經常被視為環境整潔的頭痛角色,每天要花上大量人力清運燒毀與掩埋,有一群人發起「枝葉園圃」行動,想將落葉留在現地、還給樹木,不只可以幫助改善土壤環境,還能營造生物與人類共存的永續綠空間。
【歷史上的今天】高雄氣爆10年
回顧歷史小檔案》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市因石化原料丙烯外洩,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氣爆事件,道路塌陷變成長溝,這場重大公安意外造成32人死亡、321人輕重傷,共計有3140多人受災。
【強颱凱米】港都遇水劫|思考減災、調適方案
凱米颱風過境,在高雄山區、平地分別創下單日累積雨量1217.5、887.5毫米的紀錄,其中平地雨量甚至比2009年莫拉克颱風還高出60多毫米,在氣候愈趨極端的趨勢下,該如何思考減災、調適的方案呢?
【島在現場】大卷尾幼鳥救援任務|腳被塑膠巢材纏繞無法離巢 2024.07.10
每年4-7月是大卷尾的繁殖期,有同事在上班途中,注意到公司附近的大卷尾鳥巢,一隻幼鳥不停拍翅卻無法離開,覺得情況有異,因此找來同事用長桿綁上小型攝影機,查看鳥巢內狀況。 一看之下,才發現原來牠有一隻腳被巢中的塑膠繩緊緊纏住,難以脫身,親鳥雖然不定時會前來探視,但也莫可奈何。 細看拍攝到的影像,發現原來這碗狀鳥巢幾乎全都是疑似紗窗的塑膠線,以及類似沙發的海綿所構成,...
城市的熱與解:當城市持續發燒 大小冰塊來降溫
最近是否一踏出家門,就感受到熱氣襲來?到了晚上下班,如果沒有下過雨,路面蒸騰的悶熱也讓人難以消受。 大片水泥鋪面白天吸收日曬,晚上散發熱能 城市裡處處可見的人工鋪面是蓄熱的主要來源之一,白天吸熱、晚上放熱,而許多狹小的巷弄、不通風的區域,也會蓄積陽光的熱能,所以太陽下山後我們依然感到很熱。人為開發的擴張也使得自然綠地逐漸變少,建築物增多,加上空調系統和鍋爐設備的排熱,都是城市升溫的關鍵因素...
【島在現場】──關渡平原的未來何去何從?|2024.05.09
你對關渡平原有什麼印象呢?攸關國土分區使用規範的《國土計畫法》即將在2025年上路,今天下午(5月9日),台北市政府召開國土計畫審議會第4次會議,其中關渡平原未來的國土功能分區劃設成為討論焦點。
【島在現場】台北啤酒工場變更為大學用地都市計畫審議|2024.04.16
位於台北市八德路的建國啤酒廠(台北啤酒工場),內政部計畫變更為大學用地提供給北科大使用,引發爭議。今天在國土署進行「變更台北市中山區都市計畫(配合台北啤酒工場保存與活化使用)工業區為大學用地及道路用地主要計畫案」的審議。 審議會議開始前,支持與反對兩方團體在場外召開記者會,多位北科大校友聚集唱著校歌,表達對學校爭取校地的支持,而文史團體與當地居民則高舉標語牌,呼口號「於法無據、逕行變更」...
《葬送,還是活化?》之一:啤酒的百年滋味|產業活保存遇到什麼難題?
如果說,啤酒釀造是酵母對穀物所施加的魔法,那麼建國啤酒廠就是這個魔法在台灣的起源地。一百多年來,麥芽、蓬萊米與啤酒花在這裡發酵,替城市留下不可抹滅的味道。行政院主導計畫將建國啤酒廠(台北啤酒工場)歷史核心區域,變更為學校用地,交給台北科技大學使用,未來產業活保存之路,該如何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