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城市」相關報導
【循環經濟】循環杯美夢 路迢迢?|無包裝商店的減廢實踐
台灣一年用掉多少個飲料杯呢?答案是40億個。一次性容器的氾濫問題逐漸受到重視,為了減量,循環杯和無包裝商店的興起,可以做到那些事呢?
家具的永續循環路|把再利用、以租代買的思維帶入生活
你記得你家最老的家具,用了多少年嗎?早期阿媽用實木做成的紅眠床,可以睡六、七十年。現在粒片板做的三格櫃,可能用兩、三年就受潮變形。台灣一年產生約十萬公噸廢家具,有沒有機會減量?修繕之外,能不能走出一條新的永續循環路?
找回城市裡 最棒的一條河|你所不知道的雙溪河
黃雍熙是划船運動的愛好者,他曾經駕帆船穿越中國西江,也曾經自己製作獨木舟航行東海岸,但他認為最棒的河川不在遠方,而是在自己的家門前…
【前景、錢景】誰的觀音夕照?|北士科住商宅與市民景觀權
週末下午,基隆河和雙溪河交匯口,愛好攝影的市民,不約而同來到這裡,準備捕捉基隆河面和遠方觀音山脊上閃耀的餘暉,河邊自行車道上來來往往的騎士,也不禁放慢車速,駐足賞景。對附近市民來說,這裡是欣賞觀音山落日最方便的景點。
【前景、錢景】捷運劍潭站TOD爭議|北捷綠廊旁的天際線
台北市中心的捷運中山站、圓山站、劍潭站,一條「捷運綠廊」是許多人喜歡散步的帶狀空間,它不僅僅是一條交通動脈,也是重要的景觀廊道。台北捷運公司計畫要在中山北路和劍潭站之間的交通用地上蓋一棟18層高的商辦大樓,將阻斷綠廊的通暢感,這是為了什麼呢?
保護區上的幼兒園 行不行?|北投薇閣私幼三度送審
「保護區就是保護區 ! 反對薇閣開發保護區 !」2022年10月,下雨的北投,沒有溫泉鄉的浪漫,擁擠悶濕的帳棚下,北投泉源保護區自救會會員,更顯無奈。這裡很多成員,已經抗爭了十幾年。
溪州第一間樓房|等待重生的契機
彰化縣溪州鄉復興路靠近中山路旁,大大的成功旅社四個字,充滿歷史感的建築外觀,讓人忍不住停留。它的前身是1921年興建的醫院,曾被誤認為糖廠基地遭到美軍轟炸,1956年屋主買下經營旅社。當時的溪州鄉,因為台糖總公司部分部門在溪州糖廠辦公,地方商業活動興盛繁榮。 踩著木頭階梯走上二樓,維持一間間分隔的小房間,擺設還留在過往。當時這樣的房間可不便宜,一人入住就要價50元,對比當年的米價,...
【城市光害】只要燈光不要害|尋找另類城市之光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霓虹燈、電視牆,爭相吸引路人的眼球;運動場的燈光,讓忙碌的上班族晚上可以活動筋骨;一盞盞路燈,讓夜歸行人感到安全。現代人的生活,已經不能沒有光,但有時光太多或設計不良,就可能造成困擾。一座城市的光環境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才能讓人與動植物一夜好眠?
【圖卡故事】強降雨的都市課題|創造可吸納雨水的空間
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面對短延時強降雨的來勢洶洶,恐怕一時無法負荷。當強降雨成為常態,我們的都市發展,卻還是大規模的水泥化思維,我們的城市將會越來越難與水共存,因此如何創造韌性城市,而不是和水對抗,是都市規劃該有的新思維,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就從五大留住水的招數開始: 📍第一招 設置滯洪池 極端降雨,瞬間大量的雨水該往哪去?...
我家門前有小河 Action !|城市溪溝變身術
每年的9月第4個星期日,是聯合國制定的世界河川日,這是為了提醒大家,保護河川生態的重要性。怎麼做呢?要做的事情很多,家門前的小河,就需要關心與行動。
【島在現場】北投居民反對薇閣幼兒園設置在保護區|2022.10.7
私立薇閣國小計畫在台北北投設置幼兒園,由於位處保護區,當地居民憂心土石流及水保疑慮,組成北投泉源保護區自救會。今天下午在泉源公園舉辦記者會,自救會及多位當地居民到場,強烈表達反對開發保護區,呼籲台北市政府撤銷開發。 自救會發言人郭美妙表示,薇閣校方從2010年起就兩度申請變更保護區來設置幼兒園,在2015年3月台北市都委會退回開發案後,本以為可就此安心,沒想到薇閣近兩年再度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