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相關報導

搶救馬祖最後濕地

2005-07-18

在南竿清水澳的建設中,馬祖僅有的一塊濕地將被填平,生態面臨浩劫,一旦失去珍貴的自然特色,馬祖未來如何長久?

誰的豆腐岬

2005-05-23

很難想像在在距離岸邊不到兩百公尺的海中,就有豐富的珊瑚礁生態,蘇澳的豆腐岬就是一個這麼特別的地方。當潛水人員對豆腐岬的美景大為讚嘆時,財團同時也在這看到了商機。開發的怪手計畫就在豆腐岬旁建築一棟飯店,讓遊客一出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海中美景,這樣的觀光噱頭當然有商機,但是豆腐岬的珊瑚礁生態禁得起這樣的蹂躪嗎?原本應該屬於全民共有的海域,能夠因為要招攬更多觀光客,而成為財團的掌控範圍嗎?

守護台灣|人類利用下的環境改變:山坡地超限濫墾、外來種入侵、自然海岸消失、河川污染嚴重

2005-04-11

守護台灣之山林篇 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乾熱的氣流在這裡沉降,造成這個區域長期乾旱缺雨,因此回歸線通過的地區,絕大部分都是屬於沙漠或是乾旱的草原。但台灣卻是回歸線沙漠帶上,一個美麗的意外。歐亞板塊在此交疊出中央山脈,高山將水氣攔截,在海拔一千五百到兩千五百公尺之間形成了霧林帶,這是台灣天然的水源庫,也是島嶼生靈的命脈。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從1912年起到1970年為止,...

湯之春

2005-03-14

台灣的溫泉發展有百年歷史,不過台灣的溫泉卻一直處在混亂、缺乏相關法令的狀況下經營,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台灣終於有了溫泉法,經過兩年時間的協調、訂定相關子法,溫泉法將在九十四年四月正式上路。溫泉業者將面臨什麼樣的改變?台灣的溫泉又將有何種新風貌呢? 台灣位在環太平洋火山活動帶上,蘊藏了豐富的地熱資源,這也造就了台灣發展溫泉得天獨厚的條件。泡湯休閒的風尚近年來席捲全台,一家家溫泉旅館、...

【水頭商港】世代‧後豐港|傳統漁村聚落的變遷

2005-03-07

一場建醮,呈現金門後豐港四百年的悠久歷史,傍海維生的居民,卻在開發的巨輪下,面臨海灣被填平的困境,在喧囂的鑼鼓聲中,未來如何走下去,考驗這群世代子民。 正月十五,對於金門後豐港居民而言,王爺建醮是聚落的傳統,四百年來維繫居民的感情,許許多多離鄉的遊子,都會在這個時刻趕回來,讓這個人口漸少的村落,一下子熱鬧起來。 後豐港居民多數姓洪,遠祖就是與鄭成功一起打天下的洪旭,因此早期被稱為洪門港,...

濕地悲喜劇|重新還給濕地一個家

2005-02-28

如果這是一齣戲,它原本應是一個悲劇,不過劇中的主角決定自己轉個彎,於是劇本改寫,一齣以悲劇開場的戲,結局卻以喜劇收場。 跟著賴榮孝老師走進濕地,濕地內植物繁密、蘆葦叢生,很難想像一年前這裡是一片人工草坪,當時怪手剛開挖,義工們準備種下小小的幼苗。短短的一年,一座近自然的人工濕地誕生了,過個馬路來到陽光運河,這條上億元打造的運河,它的前身是一片生態豐富的濕地,如今一切化為烏有,看著濕地一生一死,...

風雲再起|看永揚掩埋場環評爭議

2005-02-28

冷冽的寒冬,東山鄉嶺南村的村民在天還沒亮就起床,搭車前往台北陳情抗議。他們擔心設在水源頭的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會影響他們的灌溉水源,民眾也不斷提出新的事證來佐證,掩埋場可能會污染烏山頭水庫的水質,衝擊百萬民眾的用水安全。 當有重大環境影響的因子被提出時,在環評制度上是否能補救,台灣各地許多充滿爭議的案子,都源於環評,而風起雲湧的抗議運動,是否能讓環評制度更完整。 側記 第二次做東山永揚掩埋場,...

家離湖邊那麼近|東華大學的世外桃源

2005-02-14

華湖是東華大學十年前創校時挖掘的湖泊,當時的設計是透過一個地下水道和校園另一個也是人為開鑿的湖泊連結在一起。但是因為人為設計加上工程失敗,使得華湖和東湖各自獨立,也讓人煙稀少的華湖漸漸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景觀。

找尋金門老靈魂|開發巨輪改變金門風貌

2004-11-29

當戰爭的記憶,成為陳列館內的觀光景點,解除軍管十年後的金門,正以快速的步伐,追求屬於自己的未來。

再見 台灣招潮蟹|香山濕地

2004-11-08

新竹香山,三姓公溪溪口南側和大庄溪宮口外河口,因為地形高,海水漲潮時間晚,成了台灣招潮蟹棲地,是目前少數幾個僅存的棲地之一。

東山風雲|永揚掩埋場揭開環評制度的問題

2004-11-01

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的村民過著樸實的山居生活,雖然位處邊陲,沒有什麼商業活動,但是老天爺給了村民一片好山好水,讓他們得以在此地安居樂業。但是平靜的山村生活,卻因為山上設置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而搞的人心惶惶。 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就設在這條溪的水源頭,這裡是急水溪的上游,沿線許多農民都取用溪水灌溉,居民認為掩埋場等於污染,在污染的土地上如何能夠安身立命。

搶救生命 最後樂土

2004-10-25

2004年10月15日,二十多位坐著代步車、杵著柺杖行動不便的老先生老太太,在烈日下前往行政院陳情。這些弱勢的陳情者是來自樂生療養院的痲瘋病患,過去他們是被社會隔絕,最沒有聲音的一群人,但現在他們第一次走上街頭,希望社會大眾、政府官員聽聽他們的聲音,協助留下因為捷運新莊線施工,即將被拆遷的樂生療養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