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區」相關文章

植物紅皮書:即將滅絕的植物清單

2019-04-22

你知道嗎?許多原生種植物,正無聲無息的,從台灣土地上消失。研究指出,地球上每五種植物,就有一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其實,你我都可以讓這些植物免於消失,讓它們繼續居住在這個世界上…

【島在現場】楊梅道東堂的最後巡禮|2014.07.29

2014-07-29

位在桃園楊梅道東堂玉明邸於1927年落成,外觀融合中西元素,裝飾精緻,是楊梅地區鄭氏家族所建,由於家產早已分割,取得部份產權的子孫將老宅局部出售給建商,8/2即將進行清除地上物作業。 7/27上午,不少民眾前往拍攝留下珍貴影像,也有文史團體在網路上發起搶救行動,希望全屋保留,並向桃園縣文化局提報古蹟,今天上午(7/29)桃園縣文化局連同暫定古蹟小組進行現勘,決議列為暫定古蹟。由於牽涉私權,...

我的水草世界

2013-05-27

水草世界變化萬千,它們有的濱水而居;有的像居士般沉水神隱;或者如睡美人靜靜躺在水面上;也可能像遊人,居無定所;有些則擁有文人風骨,傲然挺水而出;更厲害的是兩棲部隊,水中、陸地都能生長,光是辨識台灣三百多種水生植物,就是門大學問,吳聲昱卻投入水草復育工作,長達三十年…

珍重埤塘|桃園埤塘的困境

2013-05-20

今年春雨遲遲未來,到了三月,全台各地水情拉警報,從北到南都傳出缺水警訊,其中又以石門水庫供水區,最為嚴峻,農業用水提早實施打折供水。其實,桃園擁有全台灣最獨特的埤塘地景,猶如千百個平地水庫,可供調蓄之用,它的總蓄水量達到石門水庫的五分之一,但埤塘的重要性,究竟有沒有被看見…

731號埤塘的綠精靈

2012-05-21

早期在台灣西部的水田、草澤、埤塘裡,經常可以看到個體嬌小的台北赤蛙,流線型的身材,叫聲跟一般蛙類很不同,繁殖期接近春夏交際、春雷大作的時候,因此又有雷公蛙的稱號。工商社會來臨後,埤塘一一被填平,蓋起水泥建築、高樓大廈,這夜裡小精靈的棲身場所,越來越少。桃園縣楊梅市的731號埤塘,僅存少數的小小家園,同樣出現許多地難關在等待牠們…

防震建物

2008-05-19

5月12日,中國四川發生了7.8級的強烈地震,奪走了上萬人的寶貴生命,尤其許多學校舍倒塌,讓父母與孩子親人永隔,地震是無法預測的天災,面對大自然的力量,我們無力抵擋,但是有沒有辦法將傷害的風險降到最低呢?從過去地震的傷痛中,許多建築師和工程師,開始重視建築物防震安全的問題,畢竟一棟好的建築,是人們最安心的屏障,之前我們的島節目,曾經製作防震建築以及防震學校的相關報導,這一次特別重新整理播出,希望再次深入的探討,建築物防震的技術與概念。

看不見的恐懼

2006-05-08

楊梅基督教教會是許多人追求心靈平靜的地方,但現在卻總是空空盪盪的,原來神聖的光輝,竟然敵不過居民對電磁波的恐懼。好不容易由信徒出錢出力才蓋好的教堂,因為高壓電纜帶來的心理壓力,不但到教會的信徒變少了,連原本住在裡面的住戶也一個個搬離。

廢電池的明天

2005-04-25

九十四年春,一張張廢電池重金屬含量報告,醒目的張貼在記者會現場,立委公佈廢電池的檢測結果,台灣廢乾電池每年含有600-700公斤的汞,足以毒死20多萬人。但是目前台灣廢電池回收率只有17%。電池進口和回收政策出現了什麼問題?能不能有效推動乾電池回收?

轉動的夢想

2004-12-27

一個人可以獨自搞風車20年?當聽聞到陳永逢的故事時,最吸引我的是這20年漫漫長路,他是如何撐過來的?接觸過許多為了自己的理想,投入各種不同領域專研的人,但20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能夠一直保有高度的熱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陳永逢這20年來已經研發出28代的風車,每一代風車造型不同,這些風車是陳永逢持續革新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