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相關報導
灣寶西瓜保衛戰|不讓西瓜田變成科技園區
苗栗縣後龍鎮的灣寶里,是個典型的閩南農村聚落,這裡的農業生產環境優良、社區集體意識強烈,長期經營下來,灣寶里不只為農業打出一片天空,更成為具備自主能力,無需事事期待政府補助的農業社區典範。不過最近,苗栗縣政府對在地的「關照」,卻造成農民的高度不安,因為縣府將與民間開發單位合作,在灣寶里推動「後龍科技園區」…
金門的離島心願|生態與文化的未來願景
從中國的唐代開始,金門島上記載的,幾乎都是逃難避亂的移民史,一批一批的閩南漢人,在金門落腳生根,然後又飛往南洋、移居台灣開荒拓墾。在國共戰爭之前,金門這座離島,已經發展出以閩南為根系的島嶼社會。可是,西元1949年以後,金門卻意外成為反共堡壘,步上孤島命運。近十年來,大三通逐漸開放,中國急速發展,兩岸關係日益緊密,在這樣的劇烈變動下,金門的未來該如何是好?
東山這六年|反永揚掩埋場的抗爭行動
隨著小巴一直開,我們繞過一圈又一圈的山路,往山的深處走去,兩岸的風光漸漸改變,柳丁園冒了出來,從山頂、山谷、道路兩旁,到處都可以看見柳丁,我看著四周的風光,心裡想著,這裡真是個世外桃源。村長說,居住在這的村民,大多是親戚關係,世代栽種龍眼跟柳丁,一直都過著純樸的農耕生活。不料,九十年通過環評設立的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卻在這安靜的山村生活裡,投下一枚炸彈,村民從九十一年開始抗爭,到現在已經走過六年時光,現況究竟如何?
2008環境紀錄短片-多仔坪之歌
在小琉球進行拍攝的時候,遇到高雄學校的學生在進行「小琉球旅遊滿意度調查」;也在阿添的民宿,遇到正好有單位來回收另一內容的問卷;近來更常聽說各單位在小琉球辦的各種生態旅遊課程、生態論壇等。然而,真正在帶潮間帶生態解說的,竟然就只見到阿添一位?!著實令人懷疑辦理課程,是否淪為公單位消耗預算的方式之一?公部門是否真正關心這片小琉球潮間帶的長期發展與維護?
再見 溼地|1-1道路開發的環境衝擊
當涼風吹來陣陣秋意,北方嬌客也跟著翩然來到,11月初,眾所矚目的黑面琵鷺陸續抵達南台灣,牠們的度冬據點不只有大家熟知的七股,去年就有9隻黑琵在南邊的茄萣溼地落腳,不過這片樂土今年卻無法迎接牠們,因為道路的開闢,已經讓這裡失去大半生機。
失去最後泥質灘地|台61線開路對生態的衝擊
遠望,一片灰色大地,這裡是彰化芳苑,從海堤往潮間帶算,退潮後有兩萬公頃,是鷸鴴科鳥類賴以度冬的棲地,不過西濱公路貫通計畫將會大幅改變這裡。
盲‧茫‧淡北路|淡北道路興建的環境影響
還記得四隻丹頂鶴翩翩來台,台北縣政府宣布停止金山2-3號道路興建,挽救了清水溼地的那段往事嗎?台北縣大力推動綠色交通,打造低碳城市的願景,現在卻要興建淡水河北側平面道路,方便更多車輛長驅直入。有人說鄰河的城市是最美的城市。與河同名的淡水小鎮,如果水陸之間再橫亙起一條水泥巨龍,水岸城市之美,會不會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