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為鄉土造藝術|兼具美學與實用的地景創作

2025-02-02

藝術有各種型式,如何走進鄉村,成為兼具美學與實用的作品?藝術家黃文淵透過廢棄物再利用,以及藝術實用化,為鄉土造藝術,形成美麗又動人的地景。

廢材轉生術:漂流木、牛糞也能有大用處

2025-01-26

颱風過後,花東海岸被漂流木覆蓋,當大型木料被撿拾後,剩下的細碎枝條何去何從呢?

【嘉義大埔強震】氣象署說明21日凌晨芮氏規模6.4 地震成因|2025.01.21

2025-01-21

2025年1月21日凌晨0點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地震深度只有9.7的極淺層地震,震央在嘉義大埔,幾乎全台有感。氣象署凌晨一點半舉辦記者會說明此次地震成因,並提醒民眾,後續餘震不斷,也曾出現規模5以上地震,氣象署研判未來三天內,還是會有可能在這個區域密集發生規模5.0以上地震,呼籲民眾做好準備。 ​ 在地震發生前,不少民眾都收到國家級警報,...

芳苑與風機的距離|低頻噪音有什麼影響?

2025-01-11

走進農場,一間間溫室相連,種植了上百種水耕蔬菜。從營造業轉農業,雖然歷經虧損等過程,洪新䒴的水耕蔬菜受到許多客戶肯定。自己打拚出來的農場,也希望下一代能接手,繼續在家鄉安居樂業。不過這樣的規劃,卻被近期多起陸域風機申請案打亂。

【2024回顧】重大環境議題|我們的島

2025-01-02

告別2024年,你還記得今年發生了哪些大事嗎?在2025的這一天,一起來回顧《我們的島》去年做過的重大議題,那些發生在你我周遭的環境大事!

【島在現場】城市的拾荒者困境

2024-12-30

你是否曾在城市角落遇見推著載滿紙類或寶特瓶的老人家,緩慢拖著推車前往回收場賣錢?這群默默協助都市處理回收物的拾荒者,貢獻其實與清潔隊不相上下!

星球爆裂的日常|用藝術詮釋花蓮人如何與震共存

2024-12-22

花蓮,一個斷層經常錯動的土地,那些在錯動與爆裂中,反反覆覆被搖晃、擊倒、再站起來的日常經驗,該如何被看見?

維修咖啡館的循環經濟|想想過度生產與消費問題

2024-12-13

2009年,全球第一家維修咖啡館誕生於荷蘭,如今這股風潮已經在世界各地盛行,甚至催生了「國際維修日」。延長產品生命的維修理念,台灣也跟上了嗎?

從物到人|萬華忠恕社區的老社區再生力

2024-12-13

帶好裝備走過階梯巷弄,很快來到住戶的家,由社區二手店主辦的青少年家電維修志工隊,出發協助住家檢視用電安全與小家電保養。

【島在現場】花蓮海岸開放民眾自由撿拾漂流木|2024.11.29

2024-11-30

康芮颱風過後,花蓮山區大雨及土石流,造成大量樹倒,樹木被沖刷而下,花蓮海岸沿線,像是北濱、南濱(太平洋公園)、化仁海堤等地,堆積將近有1萬3千噸的漂流木,數量之多,花蓮縣農業處處長陳淑雯表示是從未有過的狀況。 相關新聞》連2颱後花蓮港塞滿500噸漂流木 緊急打撈預計1週完成 相關新聞》漂流木覆蓋台東富山護漁區 僅能人工清除估需耗時半個月 相關新聞》宜蘭海岸線滿布漂流木 因氣候乾燥頻傳自燃...

SRF草案推出!CCTV監控、第三方驗證能否杜絕亂象?

2024-11-22

SRF的使用和製造的爭議不斷,今年9月底環境部完成SRF營運體檢結果報告後,依據現行問題研擬草案。11月19、20日兩日舉辦北中南區「共通性事業廢棄物作為固體再生燃料原料再利用管理辦法」草案(SRF草案)的研商會議,徵詢民間意見,預計年底立法完成。

 【島在現場】南投名間鄉民抗議焚化爐選址 | 2024.11.7

2024-11-07

今(7)日上午,南投縣名間鄉上百位居民,拿著5000份連署書上街,反對南投縣政府選定名間鄉新民村,為焚化爐優先選址地。 南投縣平均每日產出260公噸垃圾,每天約有100多公噸垃圾運至外縣市焚化處理,但每日仍有一半以上的垃圾堆置縣內。為處理垃圾問題,南投縣府曾提出在竹山鎮興建綠能中心遭反對,今年9月,縣府公布焚化爐新的選址地點,其中位於名間鄉新民村特定農業區的一塊國有農地,被選作優先場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