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水文」相關報導
新竹要喝乾淨水|飲排分離與灌排分離的漫長戰役
2021年12月18日,全國都在關注藻礁、核電等四大公投,新竹市民手上卻有第五張「喝好水」公投票, 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新竹市應訂定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明定工業廢水,醫療廢水及其他事業廢水和污水,應以專管回收,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
烏溪魚類的未來|藏在辮狀流裡的生態秘密
烏溪,是台灣西部最後一條沒有水庫的主要河川,擁有獨特的淡水魚生態,但隨著人工湖、伏流水工程等水利設施陸續興建,生活在烏溪(大肚溪)的魚類,也面臨不確定的未來…
《給噶瑪蘭的祝福》的緣起
兩年前,幾個小學生拍攝了「給噶瑪蘭的祝福」這部宜蘭最原始的一條平原野溪-大湖溪的整治紀錄片。一群孩子泡在水裡拍攝將近大半年後,這群小孩聽聞了大湖溪水源頭之一,附近大安埤山的礦場開發爭議事件,毅然又投入近一年多紀錄大安埤山的狀況,同時間孩子們花了一個多月剪接的大湖溪紀錄片,獲得了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的金牌,評審評語裡面一句話我相當認同「感受到這部片有著孩子對自然環境與溪流濃濃的愛」。 相隔兩年,...
濱溪帶不見了 大湖溪
綿延的綠草坡、通直的河道,這是蘭陽平原大部分河流的樣貌。在宜蘭員山鄉,有一段溪流,很不一樣。水岸兩旁是層次豐富的濱溪帶,植物往水域延伸,彷彿綠色隧道。從空中看,一條美麗綠帶在蘭陽平原蜿蜒。但是2022年2月,宜蘭惜溪聯盟與台灣河溪網的成員發現,大湖溪,有一段濱溪帶不見了。
誰喝了魚的水|新武呂溪的日本禿頭鯊、大吻鰕虎不見了!
台東新武呂溪也就是台東卑南溪的上游,最典型的洄游魚類日本禿頭鯊,現在在這裡卻很難看到牠了,甚至大吻鰕虎和其他迴游性的蝦類,也幾乎都不見了......
解除溪流緊箍咒|還給河川自然面貌
台灣的自然環境山高水急,地質活動活躍,時常受到地震、颱風侵襲,加上氣候變遷下,旱澇趨於極端,許多小溪平時僅有涓涓細流,遇上大雨就形成滾滾洪流。人類試圖用大大小小的防砂壩與固床工,束縛溪流,卻又衍生破壞生態、土砂運移失衡的問題,究竟溪流的緊箍咒,有沒有解除的一天?
地埤‧地皮|你看到的是哪種土地價值?
一口埤塘值多少錢?一條水圳值多少錢?一個百年歷史的聚落,又值多少錢?都市計畫創造了土地價格的不斷增長,但無形之中,被我們抹去、填平的那些,又該如何去計算?
【淡水原生魚種】逆流而上|圓吻鯝魚的生存機制
新冠疫情,打破了人類世界的運轉,許多活動被迫暫停,但是大自然的律動依舊如常,在宜蘭的龍潭湖,一種魚正在群聚,準備逆流而上,迎向牠們一生中極為重要的時刻.
何處是魚家|如何杜絕商業採捕壓力?
台灣大大小小的溪流,孕育了豐富的淡水魚生態,在原生魚類中,有將近五分之一是特有種,但部分色彩鮮豔或稀有的種類,卻因為觀賞價值而遭受商業採集壓力,有哪些方法可以保護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