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城市邊界的空污戰爭|高污染工廠與住家相鄰影響健康

2018-06-11

新北市鶯歌區,是聯合國認證的宜居城市,親山面水的環境,吸引許多人來居住。謝小姐四年前來這裡定居,搬來以後卻發現,宜居城市潛藏著她沒有料想到的問題,總是在熟睡當中,被嗆鼻的氣味臭醒,只能緊閉門窗。居民們追查臭氣來源,推測污染源應該是隱藏在山丘另一面的幾家瀝青工廠。

綠光的啟示:賞螢下的更多省思

2018-06-11

1902年,日本人在基隆市暖暖區興建西勢水庫,把周邊土地劃設為水源地,百年多來,暖暖水源地成為干擾較少的地區,保留了螢火蟲的棲地。如今,每到春末,這裡就成了賞螢秘境。不過前兩年,螢火蟲曾經因為自來水公司興建物料倉庫的政策,遭遇滅絕危機。

留住未來木-台灣杉人工林的故事

2018-06-11

悠揚樂音,像是音符在跳舞,主角是全世界唯一以台灣杉製作的小提琴。6月1號這天,農委會林試所在台北植物園舉辦一場「仁者樂杉」活動,介紹從日本引進的「中層疏伐」技術,也展示六龜研究中心用這個方式取材的台灣杉製品。

一級木失竊記~塔曼溪直擊

2018-06-04

林務局將台灣原生的肖楠、紅檜、扁柏、台灣杉、香杉,稱為台灣針葉樹五木,肖楠是其中的一級材。

河川原來的樣子|整治工程應考量生態意義

2018-06-04

充滿生態的自然河流,開始進行整治,卻引發破壞生態的危機。面對自然溪流,我們應該有什麼態度?才能讓河川保有原來的樣子。

消失的自然河流|不當工程破壞河流生態

2018-06-04

前瞻計畫中的水環境改善計畫,在2017年第一批核可名單中,溪流整治項目,全國各縣市有三十多條河川、圳排,進入整治。如果再加入水保局、水利會等單位推動的河川治理,台灣的河川水域,將進入一個大變動期。

圍牆內的汙染|全台廢棄工廠正汙染土壤和地下水

2018-05-28

一包包裝有資源回收物的太空包,疊了兩層,被堆置在資源回收場牆外,不只前門,連場區後方也堆得滿坑滿谷。這處資源回收場,就位於廢棄工廠場址上面,工廠在民國79年開始營運,92年關廠,生產工業用特殊黏著劑,可能有揮發性有機物等潛在汙染物,汙染地下水和土壤。

洗不掉的辛酸|高雄新園農場開發爭議

2018-05-28

台糖新園農場占地240公頃,位於高雄市路竹區和阿蓮區交界處,周邊有超過兩千公頃的特定農業區,是塊完整的農業專區。但目前有六家廠商獲准進駐,其中五家是生產螺絲、金屬扣件等相關金屬製品和金屬表面處理的業者,總面積超過60公頃,將形成一處新的工業聚落。

台灣山茶前傳|藏在深山裡的本土原生茶種

2018-05-28

說到茶,你會想到什麼?金萱、烏龍、鐵觀音,還是紅茶、綠茶、手搖杯?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可能很難想像,在中南部深山裡,其實藏著一種非常特別的茶葉品種。這種茶的茶菁,顏色有淡青、有濃綠,也有偏紅或帶著些微暗紫色,這種茶的茶樹,喜歡長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森林,更愛在大樹樹蔭下落地生根,這種茶野性很高,無須施肥、用藥或修剪疏枝,世人直接稱它為「台灣山茶」。

海上實驗室-TARA號的太平洋遠征|帶回氣候變遷的警訊

2018-05-21

1831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乘著小獵犬號,歷經五年航行全世界,觀察記錄不同的物種,揭開了生物演化之謎。事隔一百多年,一群科學家,展開一次又一次的海洋遠征冒險,他們的任務,是在汪洋大海中,帶回氣候變遷的警訊…

拉瓦克的城市家園|城市原住民部落的拆遷問題

2018-05-21

怪手剷倒一棟棟民宅,高雄拉瓦克部落因為占用國有地,面臨政府強拆。拉瓦克族人來到高雄六十多年,一路艱辛,最早為了賺錢謀生,現今希望原地安居,建立一個城市部落。 畫面提供 陳庭旭。

涌翠閣的地方創生|雲林歷史建物修復再利用

2018-05-21

日本興起地方創生思維,以地方人力結合在地產物,透過創意巧思,提升地區的文化與經濟,讓人口回流,振興地方。在雲林虎尾,一間保留下來的歷史老屋,成為地方創生平台,將文化與農作進行連結,開展屬於台灣的地方創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