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追查廢棄物農地|農地污染恐成食安未爆彈

2020-03-23

農地要求乾淨,保持糧食安全,但是台灣不斷有許多農地,被棄置廢棄物,造成種種污染問題。環保團體與政府展開追查,希望減少危害農地的亂象。  

農用無人機的下一步|法規與實務操作衝突如何解

2020-03-23

它可以代替人的雙眼,模擬鳥的視角,也可以替代人的雙腳,深入田間管理作物。在農業人口高齡化的台灣,農用無人機成為農村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應該怎麼管理,才能確保安全,創造多贏?  

台灣的水難題-在氣候變遷下的挑戰

2020-03-22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資源日,每年都提出一個主題,來喚起人們對水資源議題的重視,今年的主題是 水與氣候變遷,極端氣候讓降雨型態越來越難以捉摸,不管是短時間降下的豪雨,或是長達數月的乾旱,都讓台灣在水資源議題上更加險峻。

水域解嚴 還我江湖|愛水人士爭取自由下水的權利

2020-03-16

從空中俯瞰,宜蘭冬山河邊,擺著五顏六色的獨木舟、充氣艇,還有站立式划槳SUP,這是台灣難得見到的景觀。因為台灣的開放水域,也就是江河湖海,大部分都是禁止下水。就算要下水,也要經過申請。就算要申請,也不能用玩樂、遊憩的名義。  

夢想自然谷|地主捐地復育森林

2020-03-16

從廢耕果園到森林,從私有土地到台灣環境信託首例,位在新竹縣芎林鄉的自然谷,地主主動捐地復育森林,過程經歷哪些挑戰?成立信託距今八年多了,自然谷有哪些變化?  

種菜停看聽│避免產銷失衡

2020-03-09

甘藍,俗稱高麗菜,是每個台灣人都不陌生的蔬菜。對餐飲業者來說,高麗菜也是客人心目中,接受度最高的蔬菜種類。它的生長週期短,單位面積產量高,常是新手青農入門,或資深農民秋冬裡作的首選。  

林地種電行不行│綠意與綠能陷兩難?

2020-03-09

萬頃平地森林成為美麗地景,提供生態與休閒功能。但是營農型光電計畫,將砍除兩百公頃樹木,引發爭議。留樹或種電,成為兩難的選擇。  

小心!碳足跡│你所看不到的碳排放

2020-03-02

在超市挑選食物與日用品,除了保存期限、成分外,你是否曾經注意到有些商品的包裝上,印著一個小小的腳印呢?這個腳印就是碳足跡,代表生產這個產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凡購買,必留下碳足跡。」廠商、消費者與政府,在削減碳足跡上,可以做哪些事情?

「排碳者付費」時代|讓產業克盡減碳責任

2020-03-02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當綠農碰上綠能|如何找出共存的方法?

2020-02-24

一片綠意的生態農地,生產優質的自然飼料,打造台灣有機畜牧的夢想,建構綠色農業的模式。但是一項綠能產業園區開發案,可能破壞生態農地,讓有機畜牧的夢想,陷入危機。  

搶救大學老宿舍|文化人士呼籲保存知名學者故居

2020-02-24

許多大學的老宿舍,有著悠久歷史,曾經是知名學者的故居,甚至是發揚文化的處所,承載著許多故事。現在它們面臨破敗與開發,一一消失。一群人發起搶救運動,不僅搶救老屋,更要搶救台灣記憶。  

迪娜的豆豆田|布農族的豆類耕作文化

2020-02-24

「你們懶惰就吃不到豆,認真才有東西可以吃。」上了年紀的高春妹,在種滿豆類的田裡,回憶著媽媽從前說的話。布農族尊稱女性長輩為迪娜,她們習慣在住家附近種植經常吃的作物,最特別的是豆類。世代傳承,布農迪娜的豆豆田,有著外地沒有的品系,閃耀著如寶石般的美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