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2019-06-24

蘭嶼老人家從來沒想到,有一天豬竟然會成為蘭嶼的禍患。豬是蘭嶼人重要的財產,在蘭嶼的歲時祭儀中,豬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蘭嶼,傳統飼養豬隻是採放牧的方式,豬可以自由地在部落附近活動,但近年來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養豬的人少了,越來越多豬失去豢養,跑到山裡成為「流浪的豬」,危害部落附近的農作物。 當蘭嶼人為了豬事頭疼,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卻打開了另一種視野,原來古老的蘭嶼原生種豬,身上的DNA,...

礦下居民的曙光|盼礦業改革保障家園

2019-06-24

2017年6月,導演齊柏林辭世,亞泥礦區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撤銷亞泥展限的連署,突破二十萬,呼籲礦業改革的聲浪一波接一波。時隔兩年,礦業法卻遲遲難以完成修法,礦場下的居民,能否等到礦業改革的曙光?

林下生雞|保存台灣土雞種原

2019-06-24

在台灣各地,曾經有著各式各樣的特色土雞,牠們在山林間、農家後院,自在生活著。畜牧生產的現代化洪流,卻讓多樣化的土雞品種,漸漸消失。當一群三十多年來,持續保種在學術單位中的土雞,走進人口外移、林地流失的原鄉部落,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契機?

2019-06-17

蛋雞、深山竹雞、環頸雉、藍腹鷴,這些從平地到高山的「雞」,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動物了,不過千百年來,我們與牠們的互動模式也一直改變著,這些改變,帶給我們的警惕又是什麼呢? 蛋雞 人類從圈養的互相依存,取其卵,過去曾經是如此珍貴,但卻因為人類的不滿足,用集約式的量產,改變了牠們的生活習慣。從出生起就在狹小的籠子裡,下著蛋,一直到沒了產能,被丟棄。居住在高雄的楊環靜,從蛋雞場救出了幾隻雞,...

2019-06-17

牠們調皮、聰明又機靈,生活在這座島,人與猴鬥智幾十年搶飯吃,有時人類獲得勝利,有時猴子奪取成功,但誰才是輸家? 和人一樣都是靈長類,猴子會不會想著為什麼不是我當家? 陳添寶 一直努力和猴子交朋友的攝影

空襲警報:荔枝椿象 作戰中 !

2019-06-17

每年夏天,大家都期待香甜的荔枝上市,不過今年因為荔枝椿象四處橫行,荔枝的收成,可能會受到影響。高雄市大樹區龍目里的謝振豐就抱怨,他的荔枝著果率,只剩下三成,「今年荔枝就是,要著果的時候開始椿象正多。再來就是那時候不能噴農藥,不然荔枝不會著果,所以著果率差不多剩三成。」 荔枝開花的時候如果噴農藥,會危害到其他生物,像是蜜蜂。如果在著果期噴藥,又會影響著果率,叫農民非常為難。...

空襲警報:秋行軍蟲 來襲!

2019-06-17

頭頂倒Y字型的頭縫線、每個體節包含四個黑點,並呈梯形分布,牠是目前被通緝的田間害蟲「秋行軍蟲」。飛行能力很強,加上氣流輔助,一個晚上可遷移一百到三百公里不等,換算下來,也就是十幾個小時內,就可以達到數百公里的傳播距離。 早期秋行軍蟲只在美洲移動,2016年以後首度入侵非洲,之後逐步蔓延,先遷移到印度,又沿著中南半島,2019年初入侵中國。短短六個多月,中國已有十八個省份傳出疫情,緊鄰的台灣,...

我們與動物的距離──《島嶼十二獸》

2019-06-13

我們與動物的距離,可以很近,也可以很遠。哈爾‧賀札格(Hal Herzog)在《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一書裡,提及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大腦中有一個專門處理與動物有關資訊的區塊,對人臉或無生命物品都不會有反應。另一方面,人類活動已使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滅絕或瀕臨滅絕,其中有許多甚至尚未被命名。 某方面來說,我們與動物的距離確實很近,或者該說與動物的「形象」或「符碼」很近。成語「葉公好龍」,...

【島在現場】越鋼污染越南居民跨海訴訟求償| 2019.06.11

2019-06-11

#發生在越南的也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2019-06-10

牠們曾經是開拓舊時代文明的重要動物,牠們讓人類遷移的路徑變長,讓訊息傳遞更即時。到了現代社會,馬是賽道上的選手、騎警巡邏的座騎、大型活動的表演者,也是幫助人類治療身心的復健工具。 人們設計不同的馬蹄鐵為馬裝備,但從釘上的那一刻,已注定馬的這一生,都要為自己的生存、創造自己的價值辛苦工作著,然而賣力了一輩子,馬老了以後,一旦步伐不穩、速度不快或是負重不行了,就失去了牠的價值了嗎?許多負傷的「退休」...

2019-06-10

在海岸礁岩上,羊群展開自己的生活。透過黑白影像,傳遞蘭嶼達悟族與羊之間的生活文化關係。 周文欽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紀錄片長工

勵進出任務|到深海尋找地球生命的起源

2019-06-10

對於難以抵達的深海,世界各國的海洋科學家,充滿好奇地想要解密。近年來國內的海洋研究團隊也積極展開研究,不但曾在高雄外海鑽探到可燃冰,也在東北角海域發現多處熱液噴泉,也就是可能跟生命起源有關的「海底黑煙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