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屠龍記|棘手的保麗龍浮具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這裡沒有倚天劍,也沒有屠龍刀,纏綿糾葛的,不是武林恩怨而是垃圾。金門四面環海,因為洋流,來自中國沿海的垃圾,天天被海浪推上岸,每年大約有500噸,其中最棘手的,就是保麗龍。

金門的沙是金黃色的,身為戰地的背景,這裡的海岸多了崗哨,岩石上也滿布碎玻璃。帶著簡單的工具,在柔軟沙灘上前進,踏出一步就陷入一步,走起來很費力。金門縣環保局的人員,就這樣艱難地走向海岸的一個凹處,岩石上卡滿了海廢保麗龍。

海廢保麗龍對環境的影響,絕對不只景觀。金門縣環保局局長楊建立表示,除了會影響往來船舶航行安全,也對生態構成深遠影響,塑膠微粒會構成食物鏈很大的衝擊。

茲事體大,必須想辦法把保麗龍帶離海岸。金門的環保局、國家公園、鄉鎮公所近幾年舉辦許多次淨灘活動,收集來的海廢保麗龍,目前都集中到大洋掩埋場,數量超過100噸。

保麗龍是由聚苯乙烯加入發泡劑之後,加熱而製成,其中有90%以上是空氣,質量輕,能漂浮能保溫,加上價格便宜,包辦容器、防撞包裝材、養殖業的浮具等需求。這項生活中常見的資材,也因為質量輕,運費高於處理成本,回收不容易。

在金門,包裝材這類乾淨的保麗龍,是直接進入鎮公所的回收體系,壓縮成磚,減少體積再運回台灣。但充滿雜質的海廢保麗龍,進不了這個系統。因為運費高於處理成本,海廢保麗龍一直堆在掩埋場,然而體積大,占空間也是問題,金門環保局近幾年以電熱熔的方式,處理了20多噸,礙於運費,還是堆在掩埋場。

2020年6月,一個特別的貨櫃抵達金門,兩家民間企業與金門縣環保局聯手,希望將海廢保麗龍回收再利用,以減容貨櫃就地減容後,運費可以降為原來的十分之一。

把海廢保麗龍放進貨櫃前,要先清除網子、沙子、蚵殼等雜質。體積太大的也必須切割成小塊。1噸的乙酸丁酯有機溶液,一天可以處理500公斤的海廢保麗龍,運作8小時後,能溶成1.5噸的液體,減少了體積,才方便運往台灣處理。

節省運費,同時也減少了碳排,這些溶入保麗龍的有機溶劑,能透過蒸餾的方式,把聚苯乙烯分離出來再利用。這項特殊技術,目前台灣只有一家環保公司能做到。總經理高月清說,台灣的保麗龍回收率只有20%,一天有30多噸保麗龍被丟棄,因為熱值高,會危害焚化爐的內爐牆壁,焚化爐不願意收,掩埋場也不收,處理業者的再生率有限,這些東西就是私底下燒,丟在海洋。

桃園市這家工廠,堆滿了海廢保麗龍,在韓國長大的高月清,畢業於台灣大學機械系,一開始從韓國引進設備,運轉後發現有嚴重瑕疵,自己動手一路改良,蒸餾分離設備已經到了第四代,工廠營運進入第五年,投入成本將近3000萬元,希望能提高海廢保麗龍的回收率。

工廠裡有兩套設備,一套負責把保麗龍溶進有機溶劑,另一套把能再利用的聚苯乙烯分離出來。來自金門的保麗龍溶劑,就是直接進到這套設備進行分離。

國內一家科技公司的創意活力設計中心技術媒合平台經理陳鈞博表示,保麗龍溶解以後叫做聚苯乙烯,英文簡稱PS,溶解之後物性非常脆,與環保公司合作的科技公司,為了要做滑鼠與鍵盤,跟工研院合作,把PS進行改質,提高物理特性,成為抗衝擊的聚苯乙烯,英文簡稱HIPS,由於公司的鍵盤上下蓋本來就有用HIPS原物料,這次海廢保麗龍環境專案,剛好跟產品做連結。

不只鍵盤滑鼠使用回收的海廢保麗龍,包裝盒也融入愛護海洋、珍惜環境的理念,變身為桌遊。陳鈞博表示,回收海廢保麗龍,一方面減少新料使用,實踐公司的減碳承諾,另一方面避免它被焚燒丟棄,也減少了碳排。

從前礙於運費而無法去化的100噸海廢保麗龍,終於有了去處,目前金門一個月可以處理3噸,但海浪還是天天把新的保麗龍送上岸。環保局長楊建立說,現在金門縣政府採取的策略是,漁民新設的海上養殖禁止使用保麗龍,希望使用比較耐用的PE或類似泡棉的材質來做浮具。另外鄰近的中國地區養殖業將持續溝通,希望能同步禁用。

照片提供:洪清漳

屠龍之技,在古代典籍中有多重意義,其中之一指的是高難度的好本領。就像這套來自民間的處理方法,讓海廢保麗龍的問題從無解到跨出第一步,雖然源頭減量是問題的關鍵,但目前能做的就要盡力去做,這套方法的處理量亟待擴充,才能盡快消化掩埋場裡,那一望無際的保麗龍山。一旦技術更上層樓,全台目前無法回收的海廢保麗龍,也將有解方。

地點
集數
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