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風起的日子|風力發電的前景

2004-12-27

70年代末期的石油危機,讓許多國家重新檢討自己的能源政策,歐美國家像是丹麥、德國,從80年代積極投入風力發電的開發,不到20年的時間,風力發電就已經有令人驚艷的成績,也已經達到開發的規模效益。同樣屬於仰賴能源進口的國家,台灣從今年年底開始,將有一連串大規模的風力發電開發計畫。未來,像國外一樣,一眼望去整片風車轉動的景觀,將指日可待。

轉動的夢想

2004-12-27

一個人可以獨自搞風車20年?當聽聞到陳永逢的故事時,最吸引我的是這20年漫漫長路,他是如何撐過來的?接觸過許多為了自己的理想,投入各種不同領域專研的人,但20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能夠一直保有高度的熱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陳永逢這20年來已經研發出28代的風車,每一代風車造型不同,這些風車是陳永逢持續革新的見證。

台北雁鴨祭

2004-12-27

一年一度的台北雁鴨季展開,人們以歡欣的氣氛,迎接北台灣重要的生態盛事到來。但是在熱門的音樂聲中,舞台上的人們,跳著歌頌生態的舞蹈,但是卻不知道棲地上的雁鴨,正在面臨大量死亡的絕境,讓這場生態的禮讚,成為一種生態的反諷。

阿生伯的竹編夢|穿越時空的農村編織藝術

2004-12-20

走訪基隆,看到的是在傳統農村成長的陳傳生,這個被稱為「阿生伯」的老鄰長,除了種田、種菜,還有個編織的好手藝。第一次知道他的作品,相當好奇,手工精細很難想像是出自七十多歲的阿伯手中。這和坊間走袖珍路線的收藏品有何不同?而他爲什麼要做竹編?面對累積上百件編織農具,別人出高價他都不割愛,他又有何希望?

打造夢想|用不同的角度看新北汐止

2004-12-20

農家子弟蔡聰明選在一般理解常淹水的都市邊陲,試圖創造這個時代的當代文化,自掏腰包讓社區的民眾參與活動;而遠從瑞士來的馬丁,則是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移居到汐止。這十五年來,風災水患並沒有讓他木製家具倖免於難,而七十六年搬到汐止的高燈立,網羅各地蒐尋的資料,透過網路和藝文要讓大家認識這個曾以文化立鎮的地方,他們是怎麼的思考?透過節目我們來看他們的故事。

濕地的記憶|宜蘭五十二甲濕地

2004-12-20

宜蘭,一個到處都是濕地的地方,以前總躲不過淹水的惡夢,在生態旅遊興起之後,每一個社區,又企圖以濕地與水鳥創造希望,真實的到宜蘭走一趟,想要了解在包裝美麗的社區再造之下,每一個濕地真正的樣子,她的歷史,她的生態,她的未來,她的問題,除了發展生態旅遊之外,是不是還有別種可能性呢?

獵殺紅火蟻

2004-12-13

有一種螞蟻,牠是國際間的通緝要犯,各國政府都嚴防牠偷渡入境,很不幸的,牠已經在台灣攻城掠地、擴張版圖。這位惡名昭彰的人物,就是來自南美洲的「入侵紅火蟻」。

ISO班長

2004-12-13

台灣農業史上第一個通過ISO驗證的產銷班在彰化縣二林鎮,而一手推動ISO驗證的張榮林班長,這三年來已經輔導了三個產銷班通過ISO驗證,曾經有人說,農業做ISO不過是個噱頭,經過時間的考驗,它終於登上廟堂。

循著聲音飛翔

2004-12-13

很多人喜歡賞鳥,但是能夠聽聲辨鳥的人可就不多了吧。自己最近拿到了一張音樂專輯,裡面有許許多多的鳥叫聲,而且詳盡分類,從平地到高山,從海邊到內陸的各種鳥叫都有。這些鳥鳴都是來自於一個人兩年多來的心血,寫下了一段人與鳥的精采互動!

播種|散播濕地保育的種子

2004-12-06

因為雙連埤濕地,讓這位埋首水生植物世界的田野工作者,成為媒體報導宜蘭濕地的必備人物,我們的島也曾經報導過雙連埤,但不知它的近況如何,於是興起了去宜蘭看看的想法。

繩索的另一端

2004-12-06

台灣有許許多多熱心的人,投入山難搜救義工的行列。他們自掏腰包購買裝備、休假時勤做訓練、出任務時還要放下手邊工作,背著重裝上山下水,去搜救素未謀面的受難者。

找尋金門老靈魂|開發巨輪改變金門風貌

2004-11-29

當戰爭的記憶,成為陳列館內的觀光景點,解除軍管十年後的金門,正以快速的步伐,追求屬於自己的未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