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水湳洞海膽化石遭毀】2024.6.27
日前有民眾發現,新北水湳洞化石坪海膽化石遭盜採破壞,讓關心地質的人士痛心不已,紛紛發聲,希望大眾重視古老的生痕化石,不要任意採集,傷害地表的歷史見證。
竹東徵收又來臨|他們守了這片農地三十年
一望無際的青綠農地,沒有違建雜亂的工廠,居民在百年老宅前,辛勤務農。如詩如畫的竹東田園上,三十多年面對徵收風暴,為了保護家園農地,居民走上反徵收的漫漫長途。
【環境映像影展】鯨之聲|開發與保育的故事
數百支離岸風機正在台灣西海岸大肆興建,緊鄰不到50隻的中華白海豚將長期受到噪音干擾,長年投入鯨豚病理與聲音研究的獸醫楊瑋誠,試圖揭開這些看不見真相,開發與保育的故事,正在同步進行....
【環境映像影展】高等的溼地|短暫留下的精彩
中興新村被規劃為高等研究園區,環評通過後,南核心公共工程全面展開,新闢的道路阻斷原先的排水系統,基地產生積水,生物開始在此棲息繁衍...
尋找澎湖 失落軍事據點|舊航照圖解讀澎湖島城塞空間
你對澎湖的印象是什麼?目前在澎湖還能看得到的軍事遺址只到清朝,在日本占領澎湖到國軍接收後的近代軍事據點,出現資訊空白和片段化的現象,一場軍事地景走讀工作坊,正試圖補上那段歷史.....
光電馬頭山|穿山甲及陸蟹棲地受衝擊?
高雄馬頭山生態豐富,在抗爭廢棄物掩埋場之後,新的開發案又來,這次將要興建光電場。原本以為雨過天晴,可以推動地方發展的居民,再度團結起來,走向抗爭之途。
資源回收:從自助回收到智能分選的新趨勢
民眾對資源回收物的處理,通常送到回收車或是載到回收站。現在,有業者設計智慧回收機,讓民眾可自行把瓶罐拿去機台回收;還有地方結合AI和智能分選,這些新的回收與分選方式,能提高再利用效率嗎?
【島在現場】溫室蟾入侵|2024.05.30
溫室蟾是近年入侵台灣的外來種,最厲害的是,牠不需要經過蝌蚪期變態,也無須水域,母蛙直接在潮濕的土或是落葉層產卵,大約兩個星期,卵就可直接發育成小蛙,相較本土的兩棲類,更能適應乾旱和陸域生活,繁殖季也更具優勢。 溫室蟾成長過程不用經過變態,直接從卵變成小蛙,又能適應乾旱的環境,變成優勢物種。 溫室蟾擴散的族群量驚人,研究人員表示從高雄包含仁武寵物公園在內的四個樣區中,...
光電找出路|真正的農電共生 有辦法嗎?
為了達成2025年太陽能發電達到20GW,政府大力推動光電產業,但是在一些地區造成排擠農業、影響生態的問題,甚至傳出弊案。有一群人從不同的角度,讓綠能完善結合農業,走向社區化分散發電,打造友善環境的綠能未來。
【聽專家怎麼說】何謂花東交通三法?為何會引起環團反對?爭點是什麼呢?|公視我們的島
花東三法分別為《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三項草案,由於經費龐大,且對環境有嚴重衝擊,而引發爭議。 花東三法來看看 草案名稱 計畫內容 經費來源 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 為推動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發展大眾運輸、平衡區域發展,促進觀光產業、增進民眾福祉而制定。預計將台灣高鐵從宜蘭站延伸到花蓮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