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一年一世代~謎之大紫蛺蝶|守住牠們的沙朴大樹
自帶長長的吸管品嘗腐果,發酵的果實讓大紫蛺蝶迷醉了。很美、但數量很少,少到瀕臨滅絕。身為一級保育類,卻因為研究難度高,基礎資料非常匱乏。為什麼大紫蛺蝶變得這麼少?此刻,能為牠們做些什麼?
0403花蓮震後:斷層帶上的居住選擇|災後重建的好人行動
0403地震後,好人會館借用東華大學美崙校區成立物資中心,根據救災經驗募集不同階段所需物資,持續照顧受災戶的需求。在緊急救災階段結束後,花蓮受災居民如何重建更安全的居住環境呢?
【島在現場】橋科通過環評|2021.9.1
備受關注的橋頭科學園區(以下簡稱橋科)開發案,今天進入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會前地球公民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呼籲,橋科在草鴞保育、有機專區、再生能源及再生水等議題上都應有更完整的討論與解決機制,部分委員對草鴞保育、地質調查等也提出意見,不過環評大會最後仍做出決議,橋科有條件通過環評。 草鴞保育 由於橋科開發範圍也是一級保育類草鴞的棲息地,草鴞保育問題也成為委員關注焦點。在歷次專案小組審查中,#...
釣魚搶救原生魚|民間好手的外來種移除行動
水裡有魚就是好事嗎?如果水裡的魚,大部分是外來種呢?外來種入侵,只能乾瞪眼,或是可以積極一點?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理事長張元宏說:「近幾年協會著重外來種的調查和移除,希望幫原生魚類爭取一些時間,我們稱為終極之戰。」會釣魚,就能加入這場戰役。
八煙聚落封村之後|如何在農耕文化、觀光產業、環境永續中取得平衡?
八煙聚落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後山的陽金公路上,因保有火山岩堆砌而成的石砌屋、梯田水圳等農耕文化而聞名,宛如與世獨立的世外桃源。然而在2016年,聚落因一張「水中央」唯美照片爆紅,改變了命運。
灘地回復|為什麼這些地方必須清除紅樹林?
當新竹香山、台北關渡、新北蘆洲、彰化福寶等地陸續伐除紅樹林,在邁向淨零碳排的路徑上,政府計畫將紅樹林做為自然碳匯,想種植紅樹林來減碳。台灣生態學會理事蔡嘉陽認為「這不是為了生態,是為了生意。」紅樹林沒有罪,問題是人們把它帶到了,原本沒有它的地方…
木柵平埔的傳統追尋|體驗部落文化的生活智慧營
高雄內門一群西拉雅平埔族人,遠從平原遷到山上,在歷史洪流中,漸漸遺忘自己的身分。族人李蕙琪透過復育散穗高粱,舉辦部落生活營,希望找回傳統文化,重現平埔風華。
【島在現場】小家電維修,修補的不只是電器
當家中電器壞掉時,該怎麼處理呢?多數都會直接被丟棄,但其實許多物品只要稍作檢修、更換零件就有機會重獲新生。有一群萬華在地的年輕人因此組成小家電維修所,藉由動手維修與修理知識的傳遞,推廣「修理」成為「丟棄」前的選項。 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萬華大水溝二手屋,不定時會舉辦小家電維修課程,希望帶動大眾加入電器維修行列。 電鍋是小家電維修所常見也是較為容易維修的項目。電鍋損壞情況包含:指示燈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