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關鍵字
大風機進庄頭|居民與風機的安全距離
西部海濱,在地人口中風頭水尾的地方,因為風大,居住人口少,也因為風大,成為設置陸域風機的目標。當濱海第一排已經蓋滿,150公尺高的大型風機準備往村莊裡頭蓋。風機越向內陸挺進,與居民的衝突越多,陸域風機的發展,出了什麼差錯?
清水農地的開發風暴|步步進逼的工業區
大甲溪出海口南邊,廣大的沖積扇平原,百年來先民開墾,漸漸變成優良田區。但是工業區開發,不斷伸向台中清水這片農地,居民數度抗爭,希望守護農田地景。
有機專區搬遷夢|農民等待政府兌現以地易地
眾人苦心經營十年的中崎有機專區,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刻,因為劃設橋頭科學園區,面臨將被收回的命運。2020年8月,政府承諾以地易地,在高雄市燕巢區的台糖土地劃設新的有機專區,一年過去,政府對農民的承諾,是否能兌現?正在進行中的環評報告也發現,橋科預定地是一級保育鳥類東方草鴞的棲息環境,未來草鴞等鳥族們,是否能在規劃下,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
難道 就只為了給碧潭吊橋好看?│灣潭重劃區的開發爭議
台北碧潭吊橋上游一點點,新店老街區的對岸,新店溪沖積出一片寬敞的河階地,灣潭。這裡橫過新店溪到新店老街,有個全台灣碩果僅存的擺渡,新店渡。從空中俯瞰,一片綠意。幾十年前,從台北市區要到烏來溫泉,都要坐船到灣潭,越過灣潭,再坐一次船,然後沿著河岸往上游到烏來。
杉原灣的美麗未來|美麗灣觀光度假村的下一步,拆還是不拆
台11線上的美麗灣度假村,從2005年簽訂BOT五十年的合約開始,就因為環評問題爭議不斷。終於,2020年10月24日,台東縣政府接受仲裁結果,以6.29億元買回。
藻礁受難記|中油工作船刮傷礁體
在桃園沿海,長達27公里的藻礁海岸,特殊的礁體,是以十年生長一公分的速度,慢慢堆疊起來的。每年春天藻礁會變紅,這是擁有造礁能力的殼狀珊瑚藻,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鄰近大潭電廠,被稱為大潭藻礁的這段海岸,在最美麗的時節,一場意外造成了無法回復的傷害。
有機專區的明天|橋頭科學園區進駐
位在高雄市橋頭區的中崎有機農業專區,在農民苦心經營下,好不容易荒地變良田,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刻,卻因為橋頭科學園區的劃設,面臨被收回的命運。未來這片土地與農民該何去何從?
離岸奏鳴曲|水下噪音的影響
從苗栗縣的龍鳳漁港眺向外海,可以看見一座座離岸風機。這裡是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Formosa I,開發計畫由海洋風電公司主持,旗下最大股東為丹麥的沃旭能源,此外還包含日本的JERA,以及本土企業上緯等。
臨河之路|淡北道路開發爭議
因為淡水很美,越來越多人來,淡水也改變了。新北市淡水地區居住著十七萬人口,聯外道路只有台二線,由於經常塞車,市府規劃淡北道路想改善現況。究竟這條路是居民的救命道路?還是如環團所說,為建商打廣告?
興達電廠脫胎記:燃煤改燃氣
從高雄茄萣望向南方,四座銀亮的圓形儲槽與高大煙囪,是人們對高雄永安的第一印象。這是1970年代,因應南部快速發展的工業需求,興建的興達電廠,運轉至今已經有三十七年,廠內有四部燃煤機組、五部燃氣機組,是目前裝置容量第三大的電廠,但對高雄市民來說,卻是不可承受之重…
藻礁微光|中油的迴避方案降低生態衝擊了嗎?
有一段神奇海岸,位在桃園,深棕色的礁體,就像聚寶盆,經常拋出驚喜。冬季,是藻礁最美的時候,配合海水最低潮位的短暫時刻,才能見到它的嬌豔。然而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就選址在大潭藻礁,開發案在2018年10月通過環評。身處保育與能源的拉鋸,已經存在7600年的大潭藻礁,能否繼續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