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空污 下次「再見」?|想要呼吸乾淨空氣

2021年元月以來,空污一波接著一波,遠眺都市裡的高樓大廈,猶如海市蜃樓。3月12號查詢空氣品質監測網,雲嘉南AQI「紅通通」。尤其高雄小港、林園、大寮、鳳山、仁武、左營、楠梓、橋頭…都達到紅害等級。

 

空污政策上路多年,環保署統計中部、雲嘉南及高屏地區,2020年的PM2.5年均值,比2013年降了四成以上,但為什麼秋冬空品,還是屢屢亮紅害?

八五大樓是高雄地標,也是居民心中空品惡化的指標。從柴山望向高雄市中心,依稀可以看到八五大樓,這是AQI空氣品質指標亮黃燈的模樣,有點髒,但有市民已經覺得不錯了,該把握時光出門運動。

那空品更糟的時候,是什麼模樣?就類似畫面中,所見之處霧茫茫,此時高雄市區的空品測站,全部達到「紅害」。

空氣污染如何管理及減量?

現行的空氣品質指標AQI,是依據細懸浮微粒PM2.5,還有它的前驅物質-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臭氧等濃度,將空品劃分成綠、黃、橘、紅、紫等燈號。但被煙囪包圍的高雄市民,許多人從來不會滑開手機查看,因為肉眼和身體,就是他們對空污最直覺的感測器。

環保署自2017年修正《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每天都會發布空品預測,當隔天空品可能惡化,就會啟動緊急應變,但今年初,高屏地區空品還是慘烈。1月沒有一天是綠燈,2月底又再陷入空品不良。這天,中鋼接獲通知,針對少部分的汽電共生鍋爐降載。那麼,這次的應變機制當中,可以有多少空污減量呢?

今年1到3月,高雄有配合降載的固定污染源,僅有國營企業中鋼的汽電共生鍋爐和台電興達電廠,因為不論AQI亮橘燈還是紅害,依法頂多只能要求業者「自主」減產或降載。除非AQI飆到紫燈以上,緊急應變措施才會拉升到「嚴重惡化」層級,強制業者減少空污排放。

延伸閱讀》興達電廠脫胎記:燃煤改燃氣

檢視高雄2017年到2020年,AQI橘燈以上的不良日數,一百多天到七十多天都有,但紫燈以上的日數是零,所以根本不會啟動到強制減排。

緊急應變措施,發揮不了太大作用,更無奈的是,到了秋冬季節,「老天爺」也不幫忙。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台灣冬天改吹東風的頻率增加,氣流被中央山脈阻擋,西半部形成背風面,大氣擴散條件不佳,污染物就更容易累積,吹不走、也趕不掉。

高雄市環保局統計,今年北風風速比去年減弱23%左右,東風比例比去年增加54%,今年空品確實比去年來的差。但空污無法只歸咎於天氣,因為往往吹東風的時候,中南部有超過九成的PM2.5濃度,主要來自本土。

延伸閱讀》 為什麼天空老是灰濛濛的?從大氣變動來理解我們的空氣污染

 

學者認為,遇上極端氣候時,更該探討紅害從何而來?高雄市PM2.5年排放量有一萬多公噸,移動污染源占38%、固定污染源37.8%、逸散源24.2%。位在小港的大林蒲聚落,就像一個空污重災區的縮影。

從小就出生在這,看著大林蒲周遭從一片甘蔗田,到被工業區占據,五十六歲的鳳興里里長洪富賢,近年開始練習空拍,紀錄淪陷的家園。

大林蒲被高雄前二十名排放大戶-中鋼、台電大林廠、台船、中油大林廠,以及大大小小民間企業,共493家廠商「三面」包夾,還得面對串起產業鏈的柴油貨車,南來北往廢氣煙燻。洪富賢指出,大林蒲地區有許多居民都是罹患癌症離開人世。

大林蒲居民面對空氣中的健康風險有哪些?

為進一步探討空污成因,以及可能導致的病變影響,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引進專業儀器,分析來源和成分物質。研究團隊平時就會在學校屋頂上,設置PM2.5自動監測儀器,每小時蒐集一筆濃度數據。儀器還可以進一步篩選出PM1、PM0.1、PM0.056等細懸浮微粒。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表示,PM1一旦穿透肺泡、進入血液循環,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甚至有引發癌症的風險。王家蓁也指出,曾有報告顯示,高雄居民罹患肺腺癌比例,是其他縣市十倍以上。

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已經宣告,空污當中的懸浮微粒是致癌因子。環保署2019年,公布小港區沿海六里居民健康風險評估,發現有致癌風險的物質,包含「苯」、「1,3-丁二烯」、「氯乙烯」、「1,2-二氯乙烷」、「丙烯腈」…。衍生疾病有白血病、肝癌、肺癌等,該份報告還進一步點名,大林蒲需特別關注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污染。

石油煉製的污染物,主要就是VOCs揮發性有機物質,如果操作不當或設備老舊,就容易排放、逸散到空氣。例如開關閥元件當中的「法蘭」,或管線接縫處,都可能洩漏VOCs。全國有六成石化業設置在高雄,2016年到2019年,高雄市針對硫氧化物減量四成、氮氧化物減了快三成,但VOCs僅減量18%。

VOCs和氮氧化物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臭氧。人體暴露在高濃度的臭氧環境,可能產生頭痛、氣喘等症狀。環保署在近日的空污公聽會上回應,會將VOCs列為未來管制重點。

除了石化工業,電力業、鋼鐵業排放的空污,也不斷侵蝕人體健康。

大社工業區是全台第一座完整的石化專區,居民目前等不到「降乙編」、遷廠承諾,還得面對民間業者設置的四座汽電共生產生的空污。

高雄市的電力設施共有52座,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貢獻量,都達到六成,因此高雄市環保局幾年前就在推動電力設施加嚴排放標準修法。草案分三年兩階段,要求電力設施的「硫氧化物」從現行的60ppm降到25ppm;「氮氧化物」從70ppm降到30ppm。如果修法通過,燃煤電廠無法達到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就得將燃煤,汰換為燃氣設施。

但草案2019年提送到環保署審查被退回,環保局加開兩場公聽會後,2020年再次送審,依然沒進展。環保署認為,中央已經推出三級防制區指定削減準則,地方不必疊床架屋,但攤開該法規,主要管制的是氮氧化物,沒有包含硫氧化物,因此高雄市政府表態,地方草案版本還是比較嚴格,要求中央盡速通過。

未來加嚴鋼鐵業空污管制排放標準和移動污染源? 

高雄另一個棘手的空污源-鋼鐵業,PM2.5排放,占高雄固定污染源排行之冠。排放大戶中鋼,不論使用生煤還是鐵礦砂,都會排放粒狀物,污染空氣。過去高雄市對鋼鐵業管制,以戴奧辛排放為重,2020年終於推出鋼鐵業的空污排放標準草案,打算加嚴管制PM2.5等排放。包含中鋼與協勝發、海光、龍慶等六家業者,將受到管制。但營收亮眼的中鋼,表達要符合規定有困難。

草案最快何時能公告?環保局沒有鬆口。環團則質疑,最新的草案版本太寬鬆,鋼鐵業加嚴排放標準就算上路後,粒狀物一年只能減量2.85%、氮氧化物2.9%。

而高雄空污還有一項難解的問題,就是移動污染源。高雄港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全台達三分之二的貨櫃車,都在這裡進出。加上高雄捷運運量低,市民普遍以汽機車作為代步工具,而市區也鄰近國道10號和台17線,上下班時段車流量龐大,使得交通污染容易集中在都會區。

柴油車輛引擎排放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AH),是已知的致癌物質。現行政府鼓勵車主汰換、定期檢修機車元件,但未來更要從油品端,檢視品質。目前環保局打算先在高雄港區,劃設空品淨化區來因應。

改善空污是全民共識,政府握有政策工具,但要怎麼揮出這一拳?牽涉各方角力。

以全國第一個因空污,面臨遷村計畫的大林蒲居民看來,如果污染沒改善,在高雄,不管搬到哪都差不多。而對於一般市民來說,只想單純盼望,下回空污季來臨時,能少受點折磨。

地點
集數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