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香蘭遺址

記者 張岱屏

對於一般人而言,看到石板棺可能令人毛骨悚然,但是對於考古人員來說,面對石板棺卻是另一種與古人對話的心情,每一塊石板、每一片陶片,在搶救過程中,都經過完整的描繪與紀錄,就怕錯失一點點,遠古人類留下的訊息…

2003年9月1日,杜鵑颱風來襲,台東太麻里香蘭附近的海邊捲起巨浪,岸邊的沙丘被淘空,露出五個石板棺,以及一整片海岸文化層。

據估計,這片舊香蘭遺址的面積至少二十公頃,是2200年到19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鐵器時代的遺址。這是目前考古學者在台灣所發現最接近海的沙灘遺址,也是東部地區鐵器時代最大的聚落。

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員李坤修發現,香蘭遺址出土的石板棺,在墓葬方式上雖然與卑南文化極為相似,但是出土的陪葬品卻令人驚艷。尤其是陶罐的樣式,罐口窄並且帶有一個裝飾用的小耳,考古學者發現這樣的工藝,不像是卑南文化,反而有許多類似西部龜山文化的痕跡。

在無法及時被指定為古蹟的情形下,散落在沙灘上的陶片、裸露的石板,仍然面臨著被盜挖、被沖刷的危機。珍貴的沙灘遺址,透露著什麼樣的訊息,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地點
集數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