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淚‧天堂

採訪 比恕依‧西浪
攝影 葉鎮中 張國樑

南部登革熱疫情燒的滾燙,北部也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懈怠。消毒、噴灑藥劑與消除病媒­蚊的滋生源等種種方法齊出,只為了防治登革熱的蔓延。 台北市也在出現了第一個出血性的登革熱病例之後,環保及衛生單位開始展開了滅蚊行動。­但是,在消除病媒蚊滋生源的同時(翻倒大型積水容器、填平蓄水池)也出現了一個一般人­想像不到的生態危機。

西元1942年開始,台灣發生全島性的登革熱疫情,西元1981年,屏東縣琉球鄉爆發嚴重的登革熱。直到現在,每年夏天,衛生單位為了民眾的健康,全體動員消除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共3公里長,深入象山、拇指山,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是目前台北市區內唯一僅存的蛙類天堂。隨著南部登革熱疫情蔓延,加上台北市也出現第一起出血性的登革熱病例,政府展開滅蚊行動,讓蛙類的棲息空間上演著環境衛生與生態保育的拉鋸戰。

目前台灣發現的30種兩棲類生物,有5種屬於台灣的特有種生物,台北樹蛙是其中一種。生長於南投以北,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台北是最主要的分布地。信義路五段的中強公園是台北樹蛙在台北市裡唯一的平地繁殖場,在公園路燈管理處的整理之下,適合蛙類的產卵環境越來越少,縱然下雨,水泥地上的水池仍然沒辦法成為適合產卵的地方。

信義路五段150巷巷底,山坡上菜園的廢棄積水容器,意外成為蛙纇棲息繁殖的天堂,但同時,它們也正是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孑孓的溫床,成了登革熱疫情防治單位首要清理的目標。然而,防治行動不只消滅了孑孓,還有蝌蚪等其他生物。

以保護人類健康之名,犧牲蝌蚪、讓蛙類減少,理由雖然正當,只是未來面對蛙類的減少甚至消失的時候,整個自然生態是否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就不得而知了 。

集數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