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屏

【馬太鞍溪堰塞湖】尋找重建的起點|災後一個月,災區光復了嗎?

2025-10-26

距離馬太鞍堰塞湖潰壩已經一個月,花蓮光復市區的街道淤泥都已經清理完畢,超人們留下的鏟子還在路邊,災民們陸續回家,準備重整家園。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

2025-10-05

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

預知災難紀事: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

2025-10-01

9月23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位於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中發生溢流,導致潰壩,狂暴的泥流沿著溪床宣洩而下,硬生生沖斷了馬太鞍溪橋,洪水越過堤防,灌入街道,吞沒民宅與聚落,宛如末日般的場景,震撼全台。從堰塞湖成形到溢流,這場災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興達的警訊|2025.9.9 興達電廠天然氣外洩爆炸事件

2025-09-14

9月9日晚上八點,爆炸巨響和熊熊火焰,讓高雄市永安區的居民,度過飽受驚嚇的夜晚。

丹娜絲後續》七股顧沙洲|沙源流失背後的原因、衝擊與省思?

2025-09-07

台南七股潟湖,長年以來是蚵農、漁民、觀光業者賴以維生的場域,也是守護沿岸聚落的重要屏障。然而,河川輸沙量減少,以及突堤工程對自然流沙的阻斷,這片水域與三座沙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的丹娜絲颱風又給七股沙洲帶來什麼樣的新危機?

丹娜絲颱風》狂風下的光電場:如何強化耐風性與結構安全,極端氣候的韌性考驗

2025-08-02

丹娜絲颱風的強大風力,讓屋頂掀開、電線桿折斷、部分光電案場也因此受損。政府針對建築物有訂定耐風設計的規範,是否適用於光電設施?做為能源的基礎設施,光電場應該如何強化安全與韌性,以及極端氣候的挑戰?

核三公投前的N個提問|屆期的核電廠該重啟或除役?

2025-07-13

今年5月17日,第三核能發電廠2號機運轉到期停機,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不過,反核與返核的拉鋸戰並沒有終止。5月13日立法院通過《核管法》修法,已經停機的核電機組可以申請「重啟」,5月20日立院又通過重啟核三廠的公投案。服役四十年原本要除役的核電廠,應該退出江湖,還是重新披掛上陣?

嶺頂沙丘開發後續|花蓮溪口南岸民宿爭議

2025-06-29

花蓮溪口的嶺頂沙丘,不論在景觀、地質或生態上,都有特殊的價值,被劃為花東沿海自然保護區,但最近一棟大型民宿的開發,引發爭議...

有「廢」難清:廢清法啟動修法,廢棄亂象有解嗎?

2025-06-08

從台南學甲到彰化芳苑,各地魚塭或是農地遭到非法棄置廢棄物的事件頻傳,2025年5月底環境部推動《廢清法》修法,任意棄置廢棄物將加重刑責,未來事廢再利用的規範與管理,交由環境部統籌.....

啟動農村微水力:想要利用水圳來發電,會遇上哪些問題與挑戰?

2025-05-04

交錯縱橫的水圳,是農田的血脈,源源不斷滋養著土地上的生命。許多社區團體、學校,希望藉由水的力量,建立農村的公民電廠,然而,現實往往不如想像,在啟動農村微水力的過程中,究竟會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