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關鍵字
【SRF體檢成果報告重點整理】
政府推動將適燃事業廢棄物做成固體再生燃料,也就是SRF。從民國108年到112年,SRF製造量從每年大約5萬公噸增至29萬公噸,實際生產家數從4家到47家 ,使用量從每年大約6萬公噸到33萬公噸,實際使用家數從4家成長到17家。 SRF蓬勃發展,但因政策及配套不夠完善,讓民眾對料源把關以及空污排放等有所疑慮,各地抗爭事件頻傳。環境部在六月找來跨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SRF營運體檢輔導團」,...
綠能毀綠地?|選址爭議一再發生
政府大力推動綠能,達成潔淨能源的轉型,但是因為選址不當,減損農地、危害生態。為了守護農業環境,保育棲地,許多人展開抗爭,希望永續環境,不要毀壞自然綠地。
【聽專家怎麼說】花蓮震後:地震之間有關聯嗎?未來重建之路又該注意什麼?|ft.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陳文山|公視我們的島
2024年4月3日發生規模7.2花蓮地震,是921地震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後續又發生千起以上的餘震,有的甚至規模超過6,這幾起地震之間有關聯嗎?
【島在現場】擔憂廢水排入白魚棲地|2024.9.23
中友百貨集團埔里農莊,開發休閒園區與旅館等設施,大規模開發恐怕危及南投埔里保育類動物白魚的棲地,近日南投縣政府上傳「南投縣埔里鎮一新遊憩用地(旅館)開發案」環境影響說明書,環團指出開發案環評資料多處未如實登載有違法之虞,在地居民及環團召開記者會,要求南投縣府應予退件。 環團指出開發案環評資料多處未如實登載有違法之虞,在地居民及環團召開記者會,要求南投縣府應予退件。...
【聽專家怎麼說】從車籠埔活動斷層說起:透過地質調查來減災|ft.經濟部地礦中心區域地質組科長劉彥求|公視我們的島
25年前,一場規模7.3的地震,震撼了台灣地質界,清楚的地表破裂痕跡,讓地質專家能夠更精確掌握車籠埔斷層的位置,並劃設出第一個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告知我們身處地震之島,該如何防災應變,究竟活動斷層敏感區是如何劃設出來的呢?又要符合哪些條件?又如何決定劃設的優先順序?
【聽專家怎麼說】從凱米颱風災情來看什麼是殘餘風險?虛假安全感又是怎回事?|ft.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 王筱雯|公視我們的島
凱米颱風帶來致災性的雨量,讓多個縣市及地區出現淹水現象...
【九二一地震25年】難忘那一夜的天搖地動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一場規模7.3的地震,不少人在睡夢中驚醒。2024年邁入第25年,年輕一輩對這場大地震可能沒有印象,一起來回顧這場台灣百年大震。
留沙‧外傘頂洲|政府與民間的合力護沙行動
外傘頂洲是台灣沿海最大的沙洲,主要由濁水溪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有1000多公頃,行政劃分屬於雲林縣口湖鄉,但是不斷漂流南移,現今大部分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外海5公里處。由於沙源減少,外傘頂洲面積不斷縮小,加上風吹浪淘,造成東石蚵田區淤積,於是政府與民間合力,進行外傘頂洲的護沙行動。
落葉行動|把落葉還給樹木,打造永續生活綠空間
落葉,經常被視為環境整潔的頭痛角色,每天要花上大量人力清運燒毀與掩埋,有一群人發起「枝葉園圃」行動,想將落葉留在現地、還給樹木,不只可以幫助改善土壤環境,還能營造生物與人類共存的永續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