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相關文章

讓公園去水泥|留給綠地空間

2020-07-20

如果有時間去走一走,你想去怎樣的公園?冷硬的,還是充滿活力的?公園是都會的自然之窗,也是產生故事的地方。  

我們與黑冠麻鷺的距離|在台灣落地生根的稀有留鳥

2020-06-29

最近大家會在公園綠地中,看到一隻大鳥的身影,牠安靜地在樹蔭下吃蚯蚓,當察覺到有人停下腳步關注牠,就會化身成一根木頭,動也不動,等關注或威脅解除,才會繼續找牠的蚯蚓,或者玩起小水坑裡的落葉。 來到都市的公園,攝影師蕭啟仁讚嘆黑冠麻鷺尋找蚯蚓的功力,「真的很厲害,都知道蚯蚓在哪?」。現在這麼常見的黑冠麻鷺,很難想像在十多年前的台灣,牠還是稀有鳥種。一旦出現鳥蹤,鳥友們都會連夜開車,千里迢迢地去尋鳥,...

都會粉鳥鄰|外來種野鴿問題多

2020-06-01

數十年來,野鴿成為都市人的鄰居,為什麼牠們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牠們的存在會衍生哪些問題,該怎麼做才能避免?  

喜蝠會|蝙蝠會傳播病毒嗎?

2020-04-27

傍晚時分,天空中的小黑點,你能分辨出,哪些是鳥類,哪些是蝙蝠嗎?當日行性的動物準備返巢,夜行性的蝙蝠才正要出動。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徐昭龍說:「蝙蝠晚上活動,又棲息在比較陰暗的地方,很多人就覺得牠代表著疾病。」有人因此害怕蝙蝠,也有人不但不怕,還期待在保持適當距離的前提下,與牠們歡喜相會。

水域解嚴 還我江湖|愛水人士爭取自由下水的權利

2020-03-16

從空中俯瞰,宜蘭冬山河邊,擺著五顏六色的獨木舟、充氣艇,還有站立式划槳SUP,這是台灣難得見到的景觀。因為台灣的開放水域,也就是江河湖海,大部分都是禁止下水。就算要下水,也要經過申請。就算要申請,也不能用玩樂、遊憩的名義。

搶救大學老宿舍|文化人士呼籲保存知名學者故居

2020-02-24

許多大學的老宿舍,有著悠久歷史,曾經是知名學者的故居,甚至是發揚文化的處所,承載著許多故事。現在它們面臨破敗與開發,一一消失。一群人發起搶救運動,不僅搶救老屋,更要搶救台灣記憶。

見不得的光|人類與動物需要怎樣的健康光環境?

2020-02-10

有太陽暖暖的天氣,高雄美麗島捷運站的入口,四隻玻璃大蝸牛亮光閃閃。漂亮嗎?在蝸牛入口處開涼飲店的李太太,可不這麼想。

躍進:改變台灣的100秒|921地震20年系列報導

2019-09-16

短短100秒的搖晃,九二一地震在台灣地表造成長達105公里的破裂面,這場近百年來台灣陸地上規模最大的地震,促成科學研究的躍進。災難帶來傷害,同時也是進步的起點。二十年後,台灣人面對地震的能力,有哪些提升?

我們的猴厝邊-觀光篇|不餵食野生動物

2019-08-26

台中市和平區的武陵農場,遊客除了為盛開的櫻花著迷,獼猴們的一舉一動,更讓大家驚喜。花朵、嫩葉、果實,都是台灣獼猴喜歡的食物,牠們正吃得津津有味,享受著大自然提供的美食。不過聰明的獼猴也已經學習到,一旦人們來了,代表食物也出現了,於是只要有得吃,獼猴就往那裡去。 獼猴搶食 導致人猴衝突事件頻傳 台東縣東河鄉的登仙橋遊憩區,目前成為近距離觀察台灣獼猴的熱門景點,遊客因為好奇,想親近獼猴,...

【島在現場】越鋼污染越南居民跨海訴訟求償| 2019.06.11

2019-06-11

#發生在越南的也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島在現場】台北凱道廢核遊行|2019.04.27

2019-04-27

現場參與的民眾高喊著「我們、我們不適核,我們、我們要反核」,充滿律動和堅定的吶喊,少了過往激情憤慨的咆哮,現場就像是一場大型的嘉年華,用歡樂與和平傳達廢核理念。

山林裡的祕芳|台灣原生植物入餐桌

2019-02-11

廚房裡的辛香料,用來用去,只有青蔥、大蒜、辣椒嗎?其實,台灣山林裡各種原生香料,一直是原住民文化中的一部分,這些獨具風味的香料,有沒有可能站上世界舞台,成為代表台灣的一種味道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