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相關文章

水水綠綠的無用之用(上)|大台北地區的濕地生態

2018-01-29

開啟城市文明的第一個腳印,往往是從濕地開始踏出去的。我們從河川的上游汲取乾淨水源;在濕地儲存飲用水,墾植糧食;再從河川下游,還給它髒污的廢水;由濕地過濾淨化排放入海;又開始,下一個生命輪迴。

水水綠綠的無用之用(下)|都市開發導致濕地環境惡化

2018-01-29

高雄中都濕地的灘地上,白鷺鷥輕巧漫步,一灣流水映襯著兩旁紅樹林,這優美景致,曾經被網友票選為全台十大最美濕地之一。許多人或許不知道,早在十幾年前,中都濕地公園的前身,是合板工廠利用愛河運送木材的貯木池和廠房。當合板產業沒落,中都地區變得雜亂無章。高雄市政府砸下三十億重新規劃,開闢公園用地時,刻意保留舊河道,復育昔日老愛河畔的紅樹林生態。

腊葉館的秘密|台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

2017-11-27

台北植物園裡,有棟將近一百歲的老房子-腊葉館,你可能不知道,它是台灣植物的寶庫。百年來在台灣山林、濕地、海濱,曾經怒放的野花、茂盛的枝葉,都曾被靜靜珍藏在這裡。五十萬份的植物標本,一件件層層疊疊,埋藏多少台灣自然環境的密碼?又見證多少偉大探險家傳奇的人生?

首爾大學環境學院尹順真教授專訪

2017-10-26

2017年5月9日,南韓政黨輪替,文在寅當選新任總統,曾經參與社會運動、人權律師背景出身的他,未來將如何在能源政策上,有別於自李明博執政時期,大力發展核電產業出口的路線,走出能源轉型新方向?格外引起公民團體關注。

惜食運動|計畫性採購 避免剩食產生

2017-10-23

在餐廳用餐,會產生多少廚餘?如果把廚餘,一樣樣仔細分析,能得到什麼訊息?舉辦一場萬名選手參與的國際大型運動會,又會產生多少剩食?一群公民展開行動,希望尋找減少食物浪費的解方。

記憶溫羅汀|文化界人士呼籲保存名人故居

2017-09-25

在台北市,深藏於巷弄之間,一棟並不醒目的日式宿舍,最近因為都更面臨可能被拆除的命運。白先勇、林懷民等數十位重量級的文化界人士與學者,共同參與連署要求保留。這棟建築承載著怎樣不平凡的歷史?老房子的去與留,又凸顯出多少文資保存的問題?

聆聽北門

2017-09-18

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符。百年台北城有個音符,保留著當年的原始。一個城門,能說多少故事?它被淹沒在繁雜交通中數十年,今年,北門終於完完整整的被聽見。

生活的另一種選擇|自備容器的減塑消費

2017-09-18

我們努力地回收再利用,有時候,還是不免會買到過度包裝的商品,如果能在購買時,就有另一種選擇呢?

屋頂上的綠手指|屋頂農場幫建築降溫

2017-08-28

台灣因為熱島效應影響,都會區溫度上升趨勢,是其他地方的兩倍,該如何解救熱島?改變,就從屋頂開始!

翻轉耗能建築|幫房子降溫的好方法

2017-08-28

選購保溫杯或買冰箱,你一定會注意它保溫保冷的效果,但是買房子的時候呢?一棟棟耗能建築,到了夏天就成了吃電怪獸。其實改造耗能建築並不困難。究竟有哪些妙招,可以讓房子退燒,健康又省荷包呢?

共享單車行不行

2017-08-28

拿出手機,對準QR Code掃描,電子支付、隨騎隨停,oBike共享單車來到台灣。這股黃色旋風,吹出了台灣在交通法令上的不足,也宣告共享經濟時代的來臨。

本土玉米 1%的奮鬥

2017-06-19

停靠在高雄港邊的巨大貨輪,船艙裡裝滿了金黃色玉米粒。有別於一般民眾會直接食用的甜玉米、糯玉米或玉米罐頭,這種成熟後種子會乾燥、變硬,沒辦法直接食用的硬質玉米,是台灣畜牧業飼料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磨成玉米粉,加工成餅乾、零嘴。

頁面